整理国故

作品数:361被引量:552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卢毅罗志田张越王存奎王富仁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近代史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折中的“重估”被引量:3
《近代史研究》2020年第3期70-86,M0004,共18页周月峰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另一场新文化运动:五四前后梁启超诸人再造新文明的努力”(17FZS026)的阶段性成果。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Transvaluation of all Values),在1919年被胡适用以概括“新思潮的根本意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口号。该口号的提出本有特殊语境。一战后的中国思想界有了新的趋向,尊西趋新、反传统已不再具有类似“政治正...
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整理国故 胡适 张东荪 
范文澜与整理国故运动被引量:7
《近代史研究》2018年第1期4-22,共19页叶毅均 
今日被誉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的范文澜,当他于20世纪20年代首次由中学教师步入大学讲堂,并逐次出版其学术著作而为学界所知之时,其作品内涵非但与马克思主义无关,亦且与专业史学毫无牵连。身为黄侃在北京大学的授业弟子,又是顾颉刚之...
关键词:范文澜 《文心雕龙讲疏》 《群经概论》 文艺复兴 整理国故 
“述文化于史”:宋育仁与近代经史之学的省思被引量:4
《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4期118-130,共13页张凯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经今古文之争与近代学术转型"(13YJC770065)的阶段性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近代以来,新文化派推动经学史学化、以史代经,质疑老辈学人学术。他们以方法和材料为准则判分新旧中西,无形割裂传统学术与现代学科、知识与价值之间的关联。老辈学人宋育仁则提出"述文化于史",尝试以孔门四科统摄现代学术分科,贯通义...
关键词:宋育仁 整理国故 经史关系 
五四前后北大学术纷争与胡适“整理国故”缘起被引量:7
《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2期61-80,共20页王天根 
五四前后中国新旧思潮交锋,北大学术论争是其表征,主要表现在章门弟子与桐城派的学术冲突;部分章门弟子与陈独秀、胡适等皖人联手,将白话文运动的矛头指向桐城文法;桐城派大体上被赶出北大后,北大教授因新旧思想的不同及地缘身份的差异...
关键词:五四白话文运动 北京大学 整理国故 
古今与中外的时空互动∶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整理国故的思想论争被引量:29
《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6期56-106,共51页罗志田 
20世纪前 30年间 ,中国经历了从保存国粹到整理国故再到不承认国学是“学”这一持续的学术和思想观念的竞争进程 ,其中形成社会参与相对广泛的思想论争至少有四次。本文从思想视角考察整理国故的口号初起时以北大学生为主的思想论争中...
关键词:整理国故 古今 史学 新文化运动时期 国学 论争 思想 承认 首先 检讨 
走向国学与史学的“赛先生”——五四前后中国人心目中的“科学”一例被引量:50
《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3期59-94,共36页罗志田 
五四人说到“科学”何以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并具体化为实验主义和辩证唯物论 ?而在实践层面又为什么一度落实在胡适提倡的“整理国故”、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和郭沫若为代表的“社会史研究”之上 ?这些与今日一般认知的“科...
关键词:中国学 古史辨 国人 整理国故 史学 顾颉刚 五四 科学 法相 人心 
评胡适的提倡科学与整理国故被引量:7
《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1期157-170,共14页周质平 
一、胡适所说的科学 最能代表五四精神的两句口号是民主与科学。当时对这两个口号提倡最力的是《新青年》。 1915年9月,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对当时青年提出了六项建议,其中第六项就是“科学的而非想像的”,并为“科学”下了一...
关键词:胡适 科学工作 科学精神 科学方法 整理国故 口号 清代学者 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 真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