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贷款

作品数:170被引量:1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李连俊李怡农黄家暾铁托张桂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工商银行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的破产率为何如此之低?
《四川物价》2014年第11期29-30,共2页
阅读:财新网报道,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日前在2014银行业发展论坛上表示:“我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处于僵尸状态.他们占了大量的信贷资源,这一块在银行贷款上体现的仍然是正常贷款,但是企业好像用了银行的糖做成了冰棍,还在不断...
关键词:产率 中国 破产保护 信贷资源 发展论坛 正常贷款 银行贷款 金融债权 
5308名安徽“老赖”禁乘飞机
《徽商》2014年第8期32-33,共2页
从7月l日起,“老赖”不仅不能获得正常贷款、出境、住星级宾馆、购买理财产品,就连购买飞机票、列车软卧和动车一等座也被明令禁止。另外,如果失信被执行人是单位,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市场准入、资质认定都会...
关键词:飞机票 安徽 正常贷款 星级宾馆 理财产品 被执行人 政府采购 招标投标 
小额贷款公司的制度设计问题被引量:5
《中国金融》2012年第18期62-63,共2页李连俊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全国5个首批试点省区之一,从2006年10月成立首家小额贷款公司,到2011年6月末,已开业小额贷款公司456家,居全国第一,覆盖全自治区101个县市的95%以上;贷款余额323.3亿元,超过全自治区农村信用社系统贷款余额的1...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 设计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 农村信用社系统 制度 贷款余额 正常贷款 开业 
关注类贷款亟待“关注”被引量:2
《中国农村金融》2012年第8期69-72,共4页汤雁 
关注类贷款作为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分水岭",极易迁徙为不良贷款,基于关注类贷款的未来向下迁徙性,关注类贷款指标已成为衡量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未来资产质量趋势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不良贷款 银行业金融机构 正常贷款 资产质量 贷款指标 分水岭 迁徙 
降通胀先得降税费
《财政监督》2011年第22期75-75,共1页
从去年以来。通货膨胀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头等大事之一。政府采取了不少应对措施,特别是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但是收效不大。更主要的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影响了其他经济活动.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正常贷款.从而导致高利贷横行。...
关键词:紧缩的货币政策 税费 通胀 通货膨胀 经济活动 人民生活 正常贷款 中小企业 
安康市农村信用社项目贷款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第24期50-50,共1页张洽 
安康学院高层次人才专项经费项目"秦巴山区商业银行项目贷款评估与决策研究"(AYQDRW2008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安康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高风险的表现安康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高风险主要表现在隐性风险:(一)借旧还新主要是将已经显现风险的贷款,通过修饰“摇身一变”为正常贷款。这一做法主要集中在农村信用社年终决算之前。由于当年到...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风险防范对策 项目贷款 安康市 贷款业务 隐性风险 正常贷款 年终决算 
银监会将细化正常贷款管理办法
《中国内部审计》2009年第6期16-16,共1页
银监会监管一部副主任赖秀福日前表示,银监会正在细化正常贷款管理办法,这将成为近期银监会重点关注的一项工作。目前信用风险仍应值得银行业关注和防范。赖秀福在“2009亚洲银行家”论坛上表示,对于目前银行业的资产质量状况,银监...
关键词:贷款管理 银监会 细化 监管原则 资本充足率 银行业 信用风险 质量状况 
关注五级分类下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比例过高引发的问题
《中国金融》2008年第24期86-86,共1页甘新莲 裴志忠 刘培毫 郭六生 
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农村信用社2005年度会计决算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未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农村信用社,可按照正常贷款1%、逾期贷款2%、呆滞贷款25%、呆账贷款100%的比例提取贷款损失准备;已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农村...
关键词:贷款五级分类管理 贷款损失准备 计提比例 农村信用社 中国银监会 决算工作 正常贷款 逾期贷款 
对加强农业发展银行贷后管理的几点思考
《甘肃金融》2008年第12期22-23,共2页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甘肃省分行课题组 
  随着市场环境和客户结构的不断变化,农业发展银行贷后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突出表现在:贷后管理体制不能完全适应客户结构的变化.贷后管理操作不能完全适应防控风险的要求,贷后管理考核不能完全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为解决好...
关键词:贷后管理 分行 正常贷款 农业发展银行 客户结构 
农村信用社支农试点要“务实”被引量:4
《中国金融》2008年第21期85-85,共1页蔡以国 
当前,农村信用社正在清收非正常贷款、盘活不良贷款,工作难度相当大。这些非正常贷款、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有的是信用关系不好,有的是甲贷乙用,有的是私借公用。再进一步分析,早在2001年贷款证推行时,有的试点相当乐观,有的试...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非正常贷款 务实 支农 不良贷款 信用关系 贷款证 原则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