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常贷款

作品数:99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李怡农朱玉勇朱世浩胡志伟聂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宁夏分行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更多>>
相关期刊:《审计理论与实践》《广西农村金融研究》《经济论坛》《会计之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农村信用社支农试点要“务实”被引量:4
《中国金融》2008年第21期85-85,共1页蔡以国 
当前,农村信用社正在清收非正常贷款、盘活不良贷款,工作难度相当大。这些非正常贷款、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有的是信用关系不好,有的是甲贷乙用,有的是私借公用。再进一步分析,早在2001年贷款证推行时,有的试点相当乐观,有的试...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非正常贷款 务实 支农 不良贷款 信用关系 贷款证 原则性 
谈谈农信社中间业务的开展
《内蒙古金融研究》2007年第5期34-34,共1页曹喜梅 
一拓展中间业务的策略(一)转变经营着力点。近儿年来,我同资金供求一直很紧张,存贷业务必然成为金融业经营的着力点。但在新形势下,存贷款的规模虽不断扩大.经营的难度却在增加,信用社虽然致力于拉存款、增贷款,但存款结构不佳...
关键词:中间业务 农信社 应收未收利息 存款结构 非正常贷款 资金供求 存贷业务 资金成本 
互助县创建“信用村”调查
《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4期33-34,共2页张理廷 
互助县是青海省典型的农业大县,而作为肩负全县主要支农任务的农村信用社,由于曾一度在经营指导思想上不够明确,偏离“三农”服务方向,造成贷款结构不合理,出现垒大户贷款多,小额分散贷款少;非农贷款多,“三农”贷款少;非正常...
关键词:互助县 信用村 “三多三少”现象 “三农”贷款 贷款结构 农村信用社 非正常贷款 经营指导思想 
关于信贷管理的两种形式——对批发业务与零售业务的几点认识被引量:2
《金融经济(银川)》2005年第6期7-10,共4页李怡农 
长期以来,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信贷风险过度集中是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混淆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这两种贷款形式和两种贷款形式不同的管理方法,把批发业务当作零售业务来办理,把零售业务当作批发业务来办理,是产生大量...
关键词:零售业务 批发业务 信贷管理 贷款形式 非正常贷款 不良贷款 银行发展 信贷风险 方法论 认识论 
当前农村信用社十大风险苗头解析
《经济论坛》2005年第19期104-106,共3页孙强 
关键词:金融风险 农村信用社 解析 经营成果 非正常贷款 资本充足率 多元化经营 资产流动性 金融发展 
非正常贷款动态会计管理探讨
《审计与理财》2003年第4期39-40,共2页刘小平 
非正常贷款已成为银行业的重大包袱,也是形成金融风险的主要因素.加强非正常贷款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为此,笔者就非正常贷款动态会计管理作点初步探讨.
关键词:动态会计 正常贷款 会计核算 非正常 经济核算 应收未收利息 银行业 信贷资产 
信用社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成因分析及化解措施
《甘肃金融》2002年第8期37-38,共2页卜 强 罗志宏 
继续降低不良贷款比例,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监管工作的重点之一.由于辖内信用社在长期经营过程中积聚的风险正在逐步暴露出来,面对目前不良资产居高不下的现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化解,也就成为基层央行...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不良贷款 企业改制 宏观经济政策 行政干预 非正常贷款 化解措施 
论信贷资产损失的核算
《金融与经济》2000年第12期55-56,共2页徐国华 
关键词:信贷资产 会计核算 非正常贷款 贷款管理 
试论信贷资产损失的核算
《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0年第9期17-19,共3页张佩 
关键词:中国商业行为 信贷资产损失 非正常贷款 会计 
一起银行巨额非正常贷款的审计方法
《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0年第4期5-6,共2页
关键词:银行 贷款 审计方法 金融审计 财务收支审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