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问句

作品数:103被引量:40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王琴王玉梅陆志军杨海明邵敬敏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方言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江西上犹(清溪)方言的“V-NEG无-NP”正反问句
《方言》2022年第3期311-319,共9页付欣晴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地理语言学视域下的赣闽粤交界地带客家方言语法特征研究”(17BYY069)资助。
江西上犹(清溪)客家话的“V-NEG无-NP”式正反问句中的“无”是具有称代性的否定词,功能类同于普通话的“否”。该句式与普通话的“V-否-NP”正反问句形成机制相同:不是“VP-NEG-VP”式正反问句删略的结果,也不是“V-NP-NEG”式正反问...
关键词:江西上犹(清溪) 客家话 “V-NEG无-NP”正反问句 称代性否定词 形成机制 
《汉语入门》的正反问句被引量:2
《方言》2020年第3期296-302,共7页刘亚男 李炜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从清末河间府珍稀方言文献看北京话语法的演变轨迹研究”(19YJC7400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珍藏汉语文献与南方明清汉语研究”(12&ZD178)的阶段性成果。
《汉语入门》反映清末河间府方言,其中正反问句的优势类型是"VP-neg"。经过一百多年的演变,"VP-neg"在当代河间、献县一带方言的共时分布蕴含了正反问句向是非问句演变的历时过程,即"VP不介/没有哎→VP不(哎)→VP■","■"为否定词"不"...
关键词:清末河间府方言文献 《汉语入门》 正反问 是非问 
汉语方言的是非型正反问句被引量:3
《方言》2019年第1期18-28,共11页汪国胜 李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湖北方言及汉语方言语法比较研究"(17JJD74000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2018YBZZ108)的阶段性成果
是非型正反问句是汉语方言里的一种特殊问句。它虽然具有与是非问句类似的结构形式,但表现出正反问句的性质:它对应于普通话、方言中的正反问句,在答语上要求选择"正"或"反"的形式作答;语义上只能表示无倾向性的询问;能够与其他正反问...
关键词:是非型正反问句 句式性质 语义特征 语用表现 地理分布 演变轨迹 
湖北安陆方言的两种正反问句被引量:4
《方言》2011年第2期164-171,共8页盛银花 
根据否定词及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安陆方言的正反问句可分成"VP了有"和"V不VP+语气词"两种。"VP了有"用于已然态,"V不VP+语气词"用于未然态。另外,"V不VP+语气词"格式中还有五种比较特殊的正反问格式。
关键词:湖北安陆方言 正反问句 
广东封开南丰话的三种正反问句被引量:2
《方言》2005年第2期129-135,共7页侯兴泉 
南丰话的正反问句有"阿VP"、"VP曾"、"阿VP曾"三种,它们属于不同的历史层次。其中"VP 曾"处于历史的最底层,由"VP-neg曾"脱落否定副词而来;"阿VP"是后来从别的方言借入的;"阿VP 曾"则是一种混合型句式,是借入"阿VP"后本地化的创新。
关键词:广东 肇庆市 封开县 粤语 南丰方言 正反问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