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波普

作品数:270被引量:15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彭锋何桂彦尹艳婷曹又亲杨小彦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艺术界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走向独立、多元与自我的上海当代抽象艺术
《艺术界》2008年第2期54-56,共3页陆扬 
抽象艺术是现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影响巨大。在所有的绘画方式中,抽象艺术是最接近人陛的本原,也最具有出世的精神,它不仅体现了人类艺术发展成就的一个方面,更反映了人性自由精神...
关键词:现代艺术 人类艺术 人性自由 政治波普 系列作品 中国美术史 外来艺术 具象 周长江 李磊 
有意识不批判论“软现实主义”
《艺术界》2008年第1期53-61,共9页陈国辉 
"软现实主义"是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所呈现现象的一种理论反映,它表明对当代艺术批评与80、90年代以来不同的问题境况和思维向度。长期以来,"批判性"一直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评判标准,无论是政治批判还是文化批判。无论是对文化...
关键词:现实主义创作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家 有意识 批判性 政治波普 艺术创作 文化选择 新生代 文化批判 
薛松:一切只是影象和印刷品
《艺术界》1998年第5期34-45,共12页朱其 
作为六十年代出生的一代,薛松具有这一代的基本文化特征,即适度的幽默、建设性、深刻的政治记忆、对历史政治评价的理性化、以及自省。薛松所引用了的形象首先是一种政治,其后成为一种波普,但很难说在那里就成为一种政治波普。 《好人,...
关键词:影象 印刷品 绘画性 六十年代 书本 美术馆 物质化 政治波普 外部关系 信仰 
黑月的艺术密码:从1到3,再转过来
《艺术界》1998年第5期69-71,共3页岛子 
黑月(季胜利)自1995年将其作品画面中的记号“123”提取为谱系化的标题以来,这一谐谑又暧昧的符码就一直伴随他带有后波普(Post-popArt)的前倾姿态,潜行周旋于转介(Detournement)的有效方法,在主体意识的深层,在社会——文化转型所“给...
关键词:密码 政治波普 作品 前波 反讽 视觉经验 后波 补遗 顺口溜 否定性 
何以“艳俗”?
《艺术界》1998年第2期104-105,共2页徐一晖 
六十年代出生的我们这代人,生活中遇到有趣的事不少,童年基本上是在文革中渡过的。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大人抱着我上街,看到游行队伍,说是文革来了。
关键词:文革 社会批判思潮 游行队伍 失塑 英国文化研究学派 真理 知识分子人格 肉体性 政治波普 费斯克 
中国当代绘画——多重传统的影响与综合被引量:3
《艺术界》1996年第Z1期42-55,共14页栗宪庭 
当代中国绘画是在80年代涌起洪波巨浪。从写实主义到超现实主义,以色彩和画布吟咏了一曲生命的悲歌。而玩世写实主义的幽默与无聊感,渲泄了对生命价值丢失的哀惋。波普的泛化抵抗着意识形态“话语”的专断。“无言之象”的纯净凝聚了艺...
关键词:写实主义 重传 艺术家 政治波普 作品 中国当代 绘画 笔触 超现实主义 现代艺术运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