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波普

作品数:270被引量:15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彭锋何桂彦尹艳婷曹又亲杨小彦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东方艺术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另一个王广义
《东方艺术》2015年第21期50-53,共4页曲海波 
10月末的时候,随手输入"王",王广义的名字位列第——随之是股票开盘般清晰的作品行情走势。形容一个人物在艺术圈的"热",虽少不了拍卖,但今天所提及"热度人物",绝不仅仅是所谓的"行情"炙热。
关键词:王广义 行情走势 政治波普 艺术圈 指向标 字位 当代艺术中心 艺术博物馆 中国美术馆 国际艺术 
破图集:探索中国式语言方式
《东方艺术》2015年第9期39-39,共1页张瑜洋 
展览:破图集——中国当代艺术家处理图像的方法日期:2015/04/26-2015/06/13地点:寺上美术馆(北京)"破图集"顾名思义,策展人刘礼宾在有意打乱西方划分艺术门类的思想方式,来重新建立一种中国式思维下的艺术审美或者语言方式。在中国这个...
关键词:语言方式 中国艺术家 西方思潮 艺术审美 当代艺术家 策展人 思想方式 王华祥 八十年代 政治波普 
叙事千年 龙门一跃——李效成龙门造像记
《东方艺术》2015年第1期54-59,共6页郝青松 
无论历史、人生,都有重要的枢纽之处。而对这些紧要关节的把握,则往往是历史和人生成败之关键。龙门石窟因其曾经具有的历史力量,进入到艺术家李效成的视野之中。为此,李效成寄居龙门客栈,深入龙门之中,写生龙门,希望以艺术之光彰显出...
关键词:李效 伊水 伊阙 门阙 历史延续 宫城 政治波普 北流 敦煌莫高窟 城南 
陈曦:也谈威尼斯的影响力
《东方艺术》2013年第13期82-82,共1页王静 
1993年,13位中国当代艺术家被选择进入威尼斯双年展,来自中国的艺术"面孔"首次登上这个国际艺术舞台,来自民间的政治波普和玩世现实主义等前卫艺术,无疑是当年威尼斯双年展上的爆炸性新闻。20年后的威尼斯双年展上,策展人吕澎以1993年...
关键词:威尼斯双年展 陈曦 影响力 中国当代艺术 玩世现实主义 艺术家 前卫艺术 政治波普 
各自为战的五人对话
《东方艺术》2011年第21期46-47,共2页刘军 
艺术史对大部分50、60后艺术家的创作早有定论,85运动、新具象、政治波普也都名花有主,而当下80后年轻艺术家们的创作正处在一个不断试验,不断找寻自我的阶段。在这次名为《五人个展》的集体亮相中,五位年轻的艺术家们就分别运用了...
关键词:艺术创作 对话 自为 艺术家 政治波普 生活经验 80后 艺术史 
鸟儿问话,谁来回答
《东方艺术》2011年第3期25-25,共1页范雨萌 
展览:鸟儿问答——广慈作品展 时间:2010年12月18日—2011年01月17日 地点:偏锋新艺术空间 尽管瞿广慈的小胖人这次站上了枝头,好像要舍弃尘世,一副羽化登仙的样子,但他那身特定的行头,独特的色彩注定他脱离不了时代,也脱离不了...
关键词:政治波普 2010年 艺术空间 作品展 
吴山专:前卫的红色
《东方艺术》2009年第3期70-71,共2页梁爽 
吴山专,“文革”以后中国艺坛最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之一。正当八五运动兴起之际,“红色幽默”系列可谓九十年代初大行其道的政治波普潮流的先声。
关键词:前卫 “文革” 政治波普 九十年代 艺术家 
走出文化表征 走向文化表达——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质疑
《东方艺术》2008年第20期100-101,共2页周功华 
近几年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国内艺术市场上取得了神话般的成功,有些作品甚至创造了接近天价的拍卖纪录,但是,这并没有给当代艺术带来多少学术性的价值肯定,反而遭到学术界普遍的质疑,甚至在一片否定声中断言当代艺术的市场价格与其艺术...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 神话 学术性 民间文学 文化表征 政治波普 
艺术论? 生意经? 看当代艺术如何演绎数字神话
《东方艺术》2008年第1期110-116,共7页万秦文 
面对历史,它像巨大的旋涡,一会儿将你吸入河床底部,一会儿将你抛出水面。审视历史就得具备足够的勇气,只要存在着一丝一毫怯弱的心理,审视便永远不能做得彻底。然而,面对当今中国艺术之现象,在这方面显示了它巨大的幽默感;昨天我们还为...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家 中国艺术 神话 政治波普 西方现代艺术 中国现代艺术 现当代 中国内地 演绎 
祁志龙与“后波普”
《东方艺术》2007年第19期145-155,共11页江铭 
引言祁志龙作为中国"后波普"艺术现象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对"后波普"现象的启蒙意义具有历史性的研究价值。"后波普"艺术现象是自1992年之后,中国社会全面向以西方商品经济模式转化之后迅速出现的一个普遍的艺术思潮。
关键词:波普艺术 艺术现象 志龙 政治波普 艺术思潮 文化特征 意识形态问题 力钧 岳敏君 文艺复兴时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