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假买假者

作品数:38被引量:7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孙温华刘玲李庆波董文军宋征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昌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检察风云》《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中国律师》《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保护普通消费者维权、规范“知假买假”者索赔等 最高法发布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司法解释
《中国审判》2024年第16期F0004-F0004,共1页杨帆 
本刊讯8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和四则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解释》共19条,对保护普通消费者维权、退款和返还食品药品、代...
关键词:《解释》 惩罚性赔偿 知假买假 食品药品 消费者维权 司法解释 索赔 最高人民法院 
《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研究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仇杰 
为规范市场秩序,惩罚不法商家,有关食品安全领域惩罚性赔偿的讨论日益火热。作为激励消费者维权、惩罚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威慑潜在行为者的重要制度,我国关于惩罚性赔偿的法律规定不断修改、完善。然而,即使法律规定不断完善,...
关键词:惩罚性赔偿 食品安全 知假买假者 实际损失 标签瑕疵 
知假买假者有权主张多倍赔偿金
《人民司法》2023年第11期67-71,共5页肖嘉楠 
【裁判要旨】对知假买假者应依法认定为具有消费者身份,知假买假的动机不影响购买者向生产者或经营者主张多倍赔偿金;人民法院对消费欺诈的认定,无需按一般民法理论中的主客观构成要件判断,只要经营者实施了欺诈行为,消费者就有权向其...
关键词:民法理论 知假买假 多倍赔偿 依法认定 客观构成要件 裁判要旨 消费欺诈 欺诈行为 
“知假买假”者的消费者身份界定问题研究
《休闲》2020年第30期0275-0277,共3页龙常欣 
日前,在传统消费方式转型升级和电商平台迅速发展的同时,“知假买假”现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知假买假” 群体也得到了愈发的强大,其核心问题在于界定“知假买假者”的身份,是否适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能否归于“消费 者”...
关键词:知假买假 消费者 概念界定 经营者 欺诈 
知假买假者适用惩罚性赔偿之界限——基于2012年第23号指导案例的理论研究
《福建茶叶》2019年第11期28-28,共1页张言薇 
从199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通过,到2019年11月最新颁布的《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知假买假者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案件越发多见。关于争议焦点即知假买假者是否为消费者以及其能否适用惩罚性赔偿,司法实践中和学界均...
关键词:知假买假 消费者 惩罚性赔偿 
论“知假买假”者的消费者身份认定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134-139,共6页张灵溪 
从王海系列案件以来,“知假买假”者是否为消费者的成为其是否能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前提和核心问题,并在理论学术和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争议和不同做法,立法对这一问题也未给出明确结论。本文认为在主张惩罚性赔偿的相关案例中,首先需要明...
关键词:知假买假 消费者 经营者 生活消费 
论“知假买假者”是否适用“欺诈”条款
《法制博览》2019年第1期185-185,184,共2页王新立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很多假冒伪劣商品也应运而生,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扰乱了市场交易秩序;同时,也催生了一批自发组织的民间社会团体—"职业打假者"。于是人们也开始了"知假买假者"应否受到《...
关键词:知假买假者 消费者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欺诈 
论知假买假者的法律地位
《丝路视野》2018年第35期152-153,共2页王潇 黄璐 
2017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3年我国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的全面修订,使得消费者权益保护观念日益增强。随着以团体为活动的职业知假买假者的出现,知假买假者的法律地位急需确定。知假买假的行为保护了消费者的权利,并且打压了市场上的假...
关键词:知假买假 消费者 法律地位 
“知假买假”者获赔之正当性及其路径选择被引量: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年第9期155-156,共2页陈文斌 阳强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出台20余载,消费者权益受到一定的保护,然制假售假依然存在,毒奶粉、假药品以及各种假货依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知假买假"者挺身而出,成为打假的重要力量,然是否属于消费者范畴,是否可以适用《...
关键词:知假买假 获赔 正当性 路径选择 
知假买假者是否算消费者
《法制博览》2017年第3期212+211-212+211,共2页李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身边的假货和专业打假者也逐渐增多。而知假买假者的行为不符合消费者的定义,并且消费者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知假买假者已经不属于社会经济弱势者。因此,知假买假者...
关键词:知假买假者 主观动机 消费者 判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