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理论

作品数:69被引量:443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陈代杰张光霁刘果张慧赵志付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苗医“毒乱致病”理论探讨偏头痛的治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5年第4期107-110,共4页左方娅 吴远华 刘纷纷 刘韵 田锦勇 
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民族医药科学技术研究课题(QZYY-2020-007)。
吴远华教授基于苗医“毒乱致病”理论,结合临证经验,认为“毒”“乱”是导致偏头痛发生的关键,其中“毒”为致病因素,“乱”为发病机制,由于各种毒邪侵犯人体,日久瘀结,气壅血滞、筋脉气血逆乱,毒邪循半边经上行于脑架,阻塞筋脉,气血壅...
关键词:苗医药 毒乱致病理论 偏头痛 验案举隅 
肝性脑病中医/壮医“浊毒致病”理论及防治策略的构建与实践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5年第2期370-374,共5页吴智鹏 张钰琴 姚春 王明刚 王娜 彭梦如 磨宁芳 郑娅晴 张荣臻 毛德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160881,82260899);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桂科AB22035076);广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工程”高层次人才团队培育项目(202409);广西中医药大学桂派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项目(2022A00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对象资助项目(院党字〔2022〕46号)。
肝性脑病为肝病领域的疑难危重疾病,进展迅速、治疗手段有限、发病机制亟待突破。选择合适的防治策略,对于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中医/壮医肝性脑病“浊毒致病”理论及防治策略进行述评,提出肝性脑病中...
关键词:肝性脑病 浊毒致病 治疗学 
基于“伏邪致病”理论治疗以延髓极后区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1例
《中国医药导报》2025年第2期192-196,共5页李茜 陈志刚 薛静 高芳 任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33J1X1L102K103);北京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项目(2019-JYB-JS-125);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1166”人才培养项目。
本文分享1例以延髓极后区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病例。近年来,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介导的神经免疫性疾病病例被临床所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其具有免疫性疾病共有的难治...
关键词:延髓极后区综合征 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 “伏邪致病” 中医药 
结合“膏浊致病”理论从脾探讨儿童肥胖与性早熟的相关性
《中医药导报》2024年第10期126-127,131,共3页李冉 刘传英 齐卉 刘华 
肥胖是儿童性早熟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二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中医学将肥胖人群中“肉不坚,皮缓”“纵腹垂腴”者称为“膏人”。“膏”本可以“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其营养濡润部位与现代研究中受脂肪因子所调控的下丘脑...
关键词:膏脂 儿童肥胖 性早熟 膏浊致病 
内毒致病理论的源流探析与研究思路
《辽宁中医杂志》2024年第9期33-36,共4页苏文全 杜雅薇 吴圣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174340)。
内毒致病是现代医家广泛引用论治疾病的重要理论。内毒致病理论的基础来源于秦汉时期所形成的毒邪致病理论。晋隋唐宋是理论的萌芽时期,细化分类了内毒的种类,出现了内毒作为独立致病邪气的思想。明清是理论的形成时期,全面指导了疾病...
关键词:内毒 病机 理论源流 研究思路 
浅谈“三因致病”理论辨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国现代医生》2024年第24期107-109,共3页徐鑫陵 许宝才 陈伟 
浙江省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GZS2021040);浙江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项目附属医院科研专项(2021FSYYZQ14)。
通过总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经验,认为湿、痰、瘀三邪是该病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并贯穿疾病始终,影响病情的轻重变化,并基于“三因致病”理论,提出以健脾利湿、行气化痰、柔肝祛瘀为临证基本治疗原则,临床中常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湿痰瘀 治疗经验 
秦祖杰教授运用壮医毒虚致病理论治疗肝脓肿临床经验被引量: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年第14期72-75,共4页郑玲 王成龙 蒋桂江 马艳 秦祖杰 
广西中医药重点学科壮医学项目【No.GZXK-Z-20-60】;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广西名中医秦祖杰工作室建设项目【No.桂中医药科教发〔2021〕6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第七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秦祖杰)建设项目【No.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6号】。
肝脓肿为外科急危重症,属中医学“肝痈”范畴,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壮医认为该病多由毒虚相因,共同作用而起病,属于“谷道毒浊病”范畴,其治疗以解毒补虚为主。此文系统介绍了广西名中医秦祖杰教授从壮医毒虚致病理论论治肝脓肿的临证经验...
关键词:肝痈 肝脓肿 秦祖杰 壮医 毒虚致病 临证经验 
基于壮医“毒虚致病”理论采用壮医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
《大医生》2024年第9期1-3,共3页黄嘉岚 莫巧明 廖炼炼 廖文彦 邹文静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自筹经费科研课题(编号:GXZYZ20210514)。
目的探讨基于壮医“毒虚致病”理论下采用壮医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收治的60例视神经萎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中医针...
关键词:壮医 毒虚致病 视神经萎缩 针刺 
基于“因病致郁,因郁致病”理论的偏头痛-抑郁障碍共病探析
《中国医学创新》2024年第13期182-188,共7页高宁 宋伟伟 
偏头痛-抑郁障碍共病是临床常见合并症。随着心身医学发展,偏头痛的治疗常同时兼顾心理干预。基于“因病致郁,因郁致病”理论,从中西医角度探讨偏头痛与抑郁障碍的双向关系,开拓临床诊疗思路。
关键词:偏头痛 抑郁障碍 因病致郁 因郁致病 
程纬民教授基于壮医“毒虚致病”理论辨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被引量:1
《中国医药导报》2024年第6期147-150,共4页陈春燕 程纬民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3GXNSFAA 026047、2018GXNSFAA281082)。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现代医学针对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是在不良反应最小化基础上提升患者血小板数量至安全水平,减少出血事件,但大多数患者常伴有乏力、焦虑等临床表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
关键词: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壮医 毒虚致病 治疗经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