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毒

作品数:417被引量:2304H指数:2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于红霞唐学玺张效伟李永祺徐立红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环境与职业医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氧化应激在三氯乙烯所致毒性效应中的作用被引量:1
《环境与职业医学》2022年第12期1423-1429,共7页赵金枫 颜士玉 王瑞 韩雨晴 盘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903361)。
三氯乙烯(TCE)是常见的工业有机溶剂和环境污染物,可通过职业接触和环境污染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大量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在TCE导致的多靶器官的毒效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仍有待深入。本文归纳了TC...
关键词:三氯乙烯 氧化应激 靶器官毒性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分子机制 
非编码RNA在微囊藻毒素-LR致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环境与职业医学》2018年第1期83-88,共6页杨书 杨飞 冯湘玲 陈继华 文聪 陈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81773393;81472972);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编号:81502787);湖南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编号:2016JJ316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编号:2016T9076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5M572273)
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是蓝藻产生的微囊藻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对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现有的研究表明,MC-LR可通过抑制蛋白磷酸酶活性、诱导氧化应激以及DNA损伤发挥毒性作用,但其毒性机制尚未明确。...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LR 非编码RNA 毒性 毒性机制 
氯代苯类化合物对斑马鱼胚胎的单一急性毒性被引量:4
《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年第8期472-475,共4页陈粉丽 张松林 陈红梅 卢强 刘在平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ZS011-A25-063-Y和2007GS03614);甘肃省教育厅基金(编号:0801-08)
[目的]为进一步开展水生生物毒理实验研究剂量和毒理学终点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并初步揭示氯代苯类化合物致毒机制。[方法]以氯代苯类化合物为测试毒物(包括一氯苯、邻二氯苯、间二氯苯、对二氯苯和1,2,4-三氯苯),以斑马鱼胚胎为测试对象...
关键词:氯代苯 斑马鱼胚胎 毒理学终点 单一急性毒性 致毒机制 
二噁英的毒性与生物学检测研究进展被引量:5
《环境与职业医学》2004年第5期417-421,共5页刘燕群 周宜开 吕斌 郝巧玲 任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 :2 0 2 750 1 2 )
本文通过对二噁英毒性、致毒机制分析 。
关键词:毒性 生物检测 二噁英 毒性 致毒机制 
大气颗粒物致毒效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环境与职业医学》2003年第3期246-248,共3页童永彭 张桂林 叶舜华 
中科院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及领域前沿项目 (编号 :KJCXZ SW No.1 )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 致毒效应 动物实验 毒理学 毒性成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