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毒

作品数:414被引量:2294H指数:2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于红霞唐学玺张效伟李永祺徐立红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海洋双酚类化合物的来源、分布及毒性机制研究进展
《海洋环境科学》2024年第6期850-864,共15页徐卓 魏可凡 罗丁昱 孙卫芳 吴玉萍 孙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1301602)。
双酚类化合物(BPs)作为一种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通过大气远距离传输、降雨和地表径流等途径进入海洋环境。目前,BPs已普遍存在于海洋水体、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中,并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呈生物放大效应。全球范围内...
关键词:双酚类化合物 来源 分布 毒性效应 致毒机制 
三氯生和三氯卡班对斑马鱼幼鱼的免疫毒性比较被引量:1
《生物工程学报》2024年第10期3765-3780,共16页程颖 詹海锋 倪安煜 刘兴成 闫瑾 王慧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71705);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231341)。
三氯生(triclosan,TCS)和三氯卡班(triclocarban,TCC)作为两种高效的广谱杀菌剂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然而其二次污染造成的健康风险备受关注。TCS和TCC具有相似的母核结构和高亲脂性特点,其对环境生物的毒性效应和致毒...
关键词:三氯生 三氯卡班 斑马鱼 免疫毒性 致毒机制 
基于“三因致毒”假说的中药免疫特异质肝损伤成因机制解析
《中国科学基金》2024年第3期475-482,共8页李春雨 李国辉 肖小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174071)的资助。
特异质药物性肝损伤(Idiosyncratic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DILI)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发病率低等特点,一直是新药撤市遇到的瓶颈问题。IDILI发生与机体、环境和药物密切相关,而机体免疫是IDILI发生的主要诱因,故免疫IDILI备受关注。...
关键词:“三因致毒”假说 中药免疫特异质肝损伤 免疫应激 仙灵骨葆 物质基础 
饲料中呕吐毒素生物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饲料工业》2024年第11期133-138,共6页张璐瑶 范志勇 王永伟 李爱科 陈梦婷 龚佳妮 何贝贝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21YFD1300300]。
受全球气候变暖、干旱等因素的影响,食用和饲用农产品中真菌毒素污染问题已日趋严重。呕吐毒素又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真菌毒素,主要由镰刀菌属(Fu⁃sarium spp.)等产生,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严重危害人类和...
关键词:呕吐毒素 致毒机理 生物脱毒技术 动物生产 饲料 
2种生氰糖苷致毒机制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4年第10期8-14,共7页梁其冰 赵晓野 王婷 张欣琪 冯春艳 尹青春 
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热带果蔬质量与安全)基础应用研究课题项目(KF-2023016)。
亚麻苦苷和百脉根苷是两种生氰糖苷,广泛存在于木薯、亚麻、高粱、杏(苦杏仁)等作物中。人和动物不当摄入含有亚麻苦苷和百脉根苷等生氰糖苷的食品及中草药之后会分解成剧毒物质氢氰酸而引起中毒反应。能够准确测定植物体中亚麻苦苷和...
关键词:生氰糖苷 亚麻苦苷 百脉根苷 毒理 检测技术 
海洋纳塑料的环境行为与毒性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2
《海洋环境科学》2024年第2期167-185,213,共20页夏斌 王莹 李恒翔 黄伟 冯志华 杜蕴超 李力昂 王菊英 张凯 徐向荣 王有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106213);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CXPT013);山东省泰山学者专项(tsqn202211267);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3TD1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自然科学重大项目(2023ZKZD52)。
海洋塑料污染成为与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的全球重大环境问题,其中海洋微/纳塑料成为关注的重点。纳塑料与微塑料相比,粒径更小,比表面积更大,环境丰度更高,更容易被海洋生物所摄食,对海洋生物产生的毒性更强。因此,纳塑料...
关键词:纳塑料 环境行为 检测方法 毒性效应 致毒机制 
纳塑料对淡水生物的效应概述被引量:1
《生态毒理学报》2024年第2期112-125,共14页王祯 缪爱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2YFA1205603)。
塑料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环境中的塑料碎片会进一步破碎降解形成粒径小于1μm的塑料颗粒,即纳塑料(nanoplastics)。当前,有关纳塑料的行为效应研究主要集中于海洋生态系统,而对淡水生态系统这一塑料污...
关键词:纳塑料 淡水生态系统 毒性 致毒机制 生态风险 
三氯生和双酚A对斑马鱼神经毒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中国环境科学》2024年第2期1111-1121,共11页韩晓雯 徐婕妤 王伟伟 钱秋慧 王慧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2071617)。
本研究选择常见的两种典型内分泌干扰物三氯生(TCS)和双酚A(BPA)为对象,以斑马鱼作为脊椎模式生物,分析比较了TCS和BPA对斑马鱼神经发育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TCS和BPA均会诱导斑马鱼胚胎产生表观畸形,如心包水肿、卵黄囊肿、游囊关闭...
关键词:三氯生 双酚A 斑马鱼 神经毒性 致毒机制 新污染物 
霉菌毒素对家禽的致毒机制及互作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5
《动物营养学报》2024年第2期700-707,共8页彭馨 姜夏雨 杨烨 翟双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02219)。
霉菌毒素是指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以及某些霉菌毒素使其基质发霉变质后形成的有毒化学物质。近年来,霉菌毒素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家禽健康和生产性能,对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霉菌毒素...
关键词:霉菌毒素 家禽 互作效应 母体效应 
微/纳塑料穿透机体生物屏障及其健康效应被引量:2
《科学通报》2024年第6期717-730,共14页仇浩 李京京 陈光全 曹天宜 李晶 李星 仇荣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22057,42230707)资助。
由于塑料的生产量和废弃量逐年急剧递增,微/纳塑料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微/纳塑料具有尺寸小、难降解、易迁移等特点.食物、水体、空气及日用品中的微/纳塑料能够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接触等途径进...
关键词:微/纳塑料 人体屏障 健康效应 致毒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