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毒

作品数:414被引量:2294H指数:2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于红霞唐学玺张效伟李永祺徐立红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生态毒理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纳塑料对淡水生物的效应概述被引量:1
《生态毒理学报》2024年第2期112-125,共14页王祯 缪爱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2YFA1205603)。
塑料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环境中的塑料碎片会进一步破碎降解形成粒径小于1μm的塑料颗粒,即纳塑料(nanoplastics)。当前,有关纳塑料的行为效应研究主要集中于海洋生态系统,而对淡水生态系统这一塑料污...
关键词:纳塑料 淡水生态系统 毒性 致毒机制 生态风险 
纳米材料对微藻的生态毒性效应及机理被引量:3
《生态毒理学报》2022年第5期175-189,共15页纪丽鹏 王月 褚福浩 黄一 鲁浩 朱亮 徐向阳 李家科 莫淑红 孔赟 
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理工大学)开放研究基金项目(2021KFKT-8);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5016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6M591832);浙江省水体污染控制与环境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8ZJSHKF06)。
纳米材料因具有界面效应、尺寸效应和隧道效应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环境修复领域,但在修复污染物的同时残存于环境中的纳米材料可以通过诸多途径进入水体,且与微生物、浮游微藻和有机质等相互作用后可能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其对生态...
关键词:纳米材料 微藻 生态效应 影响因素 致毒机理 
不同碳链长度离子液体对模式植物拟南芥和小麦的光合致毒效应被引量:1
《生态毒理学报》2022年第4期426-432,共7页奚豪 李哲 方治国 刘惠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177265,21377115);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Y18B070002);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19020160015)。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ILs)作为传统有机溶剂的替代品,其环境残留存在潜在生态风险。本文研究了咪唑硝酸盐ILs([C_(6)mim]NO_(3)、[C_(8)mim]NO_(3)和[C_(12)mim]NO_(3))对拟南芥和小麦幼苗的生长影响,从表型、叶质量、叶绿素含量和...
关键词:咪唑硝酸盐类离子液体 拟南芥 小麦 生长抑制 叶绿素荧光 
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对斑马鱼胁迫效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生态毒理学报》2022年第2期109-117,共9页周宇淼 张焕新 钟玮 孔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902368);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ZR2020YQ41);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公益类科技攻关)(2019GSF109103)。
伴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不同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种类、污染范围和污染强度也在不断改变。作为一种强生物损伤性物质,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备受关注。鉴于生态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其毒性效应机制研究的概括和总结尤为重...
关键词:多环芳烃(PAHs) 斑马鱼 致毒机制 水环境安全评估 
天然有机质对TiO_(2)纳米颗粒与PCB-77藻类毒性影响及致毒机理被引量:1
《生态毒理学报》2021年第6期244-255,共12页李青 张帅 王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807336);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2020]1Y189;黔科合LH字[2017]7345号;黔科合平台人才[2018]576919);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博士科研启动项目;贵州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项目:喀斯特生态环境学科(黔教科研发[2019]125号);学术学位授权点-环境科学与工程(硕)(0418001)。
为探究天然有机质(natural organic matter,NOM)对纳米二氧化钛(TiO_(2))与3,3’,4,4’-四氯联苯(3,3’,4,4’-tetrachlorobiphenyl,PCB-77)藻类毒性影响及致毒机理,以小球藻为实验受试生物,测定了纳米TiO_(2)与PCB-77单独及复合暴露在...
关键词:纳米TiO_(2) 天然有机质 PCB-77 小球藻 毒性效应 致毒机理 
4种唑类杀菌剂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急性毒性及其致毒机理被引量:3
《生态毒理学报》2021年第4期301-312,共12页刘敏 覃礼堂 莫凌云 梁延鹏 曾鸿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866010,21667013);桂林市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20180107-5,20180101-1);广西“八桂学者”岗位专项经费;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桂科AD18126018)。
唑类杀菌剂因其广谱性和稳定性会残留在水环境中,从而危害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健康。目前对唑类杀菌剂的毒性研究大多集中在急性毒性,对其致毒机理知之甚少。本研究将三唑醇、三唑酮、克霉唑和氯咪巴唑4种常见的唑类杀菌剂作为目标污染物,...
关键词:唑类杀菌剂 蛋白核小球藻 急性毒性 氧化损伤 
城市污水雌激素活性研究进展——毒性评估、致毒物解析及毒性削减被引量:1
《生态毒理学报》2021年第2期9-22,共14页徐杰明 何席伟 周嘉伟 张徐祥 任洪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08276);江苏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BE2018632)。
城市污水成分复杂,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其能对生物体产生各种不良生物效应,其中,内分泌干扰物,尤其是雌激素类物质以及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污染物,因能影响生物的生殖系统并造成受纳水体鱼类性别转变等危害而备受关注,城市污水的雌激...
关键词:雌激素活性 城市污水 报告基因 致毒物 生化处理 深度处理 
纳米材料对藻细胞毒性效应及致毒机理被引量:8
《生态毒理学报》2018年第2期23-33,共11页范功端 陈薇 郑小梅 彭慧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8146;5130812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4M561856)
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光学工程、催化等领域。随着纳米材料的生产量逐年增大,越来越多的纳米粒子被释放到水生生态环境中,其生态毒性效应影响也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根据纳米材料的分类总结了不同种类纳米材料...
关键词:纳米材料  细胞毒性效应 致毒机理 
纳米零价铁的微生物毒性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4
《生态毒理学报》2017年第4期129-137,共9页赖健 安达 王月 李娟 席北斗 吴明红 周炼 涂婷 张士宽 
2017年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项目(144130012110302)
纳米零价铁(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ZVI)是一种新型的地下水修复材料,NZVI的生物安全性研究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NZVI微生物毒性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NZVI对微生物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理,归纳...
关键词:纳米零价铁 生物安全性 毒性效应 致毒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铝-麦芽酚配合物的形态结构与水交换反应被引量:1
《生态毒理学报》2017年第3期261-272,共12页张婧 董绍楠 侯晓霞 毕树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177054)
在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系统开展了以下工作:(1)优化得到1∶1、1∶2和1∶3铝-麦芽酚配合物10种可能构型的静态结构、NPA电荷以及能量参数,计算得到Al(ma)3配合物4种异构体的核磁共振、紫外和红外等光谱学...
关键词:铝-麦芽酚配合物 密度泛函理论 铝形态结构 水交换反应 致毒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