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研究法

作品数:181被引量:182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陈勇肖建新陈其泰王也扬张学丽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史知识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师君兄:一位汉代郡吏的生活世界
《文史知识》2020年第2期83-93,共11页徐畅 
一个人的性格、兴趣及其作事的步骤,皆与全部历史有关。——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一谁是师君兄有汉一代的主流政治情势,由帝王及二千石以上官把握;由二千石官辟署之吏,虽活跃于汉帝国基层行政机构及其平行组织,于行政机器的运转实...
关键词:《中国历史研究法》 二千石 基层行政 究天人之际 汉帝国 通古今之变 乏善可陈 
传统史学的优秀楷模
《文史知识》1985年第9期23-26,共4页陈其泰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还由于它对先秦史籍作了集大成的总结,给后来史学的发展树立了规模,提供了范例,开拓了广阔的领域,从而成为两千年传统史学的优秀楷模。《史记》的产生,固然跟汉武帝时期的时代条件,司马迁的家学和本人卓越...
关键词:史家之绝唱 中国历史研究法 历史学者 楚汉春秋 《中国通史》 中国史学 褚少孙 《战国策》 刘知几 《通志》 
一部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重要文献——《饮冰室合集》
《文史知识》1984年第9期64-66,共3页李华兴 
在中国近代史资料中,各类文集、合集、全集汗牛充栋。但就篇幅之多、涉猎之广、影响之大而言,能如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以下简称《合集》)者,却并不多见。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
关键词:饮冰室合集 近代中国社会 任甫 中国近代史 《新民丛报》 《时务报》 林志钧 中国历史研究法 办报思想 《清议报》 
读史零简
《文史知识》1984年第2期3-10,共8页白寿彝 
史的概念的发展'史'的含意,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史'字的较早含意,是指一种特定的人。《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史'。
关键词:抄书 《通鉴》 指一 《日知录》 《史通》 昨夜西风 《文史通义》 学者意识 中国历史研究法 本常 
读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文史知识》1983年第10期25-30,19,共7页李世平 
如果说,中国近代第一个借鉴西方史学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是王国维;那么,第一个资产阶级史学理论家当是梁启超。其代表作是梁启超1921年在南开大学讲授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以及1926—1927年在清华研究院讲授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补...
关键词:中国历史研究法 史学方法 史学理论 因果关系 史料学 人类社会 智识阶级 史学思想 近代史学 正统观念 
纪传体和纪传体史籍
《文史知识》1982年第6期68-73,共6页陈秉才 
纪传体是我国古代历史书籍的重要体裁之一。纪传体以人物为记载中心,其创始人是我国伟大史学家司马迁,其代表作为《史记》。其体例分为:'本纪',以叙帝王,兼排比军国大事;'世家',记诸侯封国、
关键词:封国 古代历史 军国 二十五史补编 前四史 历史编纂学 中国历史研究法 南疆逸史 廿二史考异 石印本 
《通鉴纪事本末》与纪事本末体被引量:1
《文史知识》1982年第5期85-89,共5页陈秉才 
纪事本末体是一种史籍体裁,它是综合编年体、纪传体的优点而产生的。纪事本末体的创立,把封建史籍编纂方法提高到了新的水平。这种体裁的基本特征是以事为纲,按类组织史料,每一类记一个大的历史事件。
关键词:通鉴纪事本末 历史事件 袁枢 编纂方法 《通鉴》 《宋史》 中国历史研究法 宋史纪事本末 刘知几 编纂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