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宪政史

作品数:13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孙剑纲赵肖筠许静孙春增付子堂更多>>
相关机构:湘潭大学山西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人民政坛》《历史档案》《读书》《党史研究与教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关键词与中国宪政史研究的意义
《读书》2013年第4期107-109,共3页王勇 
王人博教授领衔出版的《中国近代宪政史上的关键词》一书,是近年“关键词”研究方法渐兴以来,关于中国宪政问题的第一本较为详细的论作。书中论述了与近代中国宪政发展存有纠葛的宪法、民主、民权、科举、议院、训政、文治和立宪国等...
关键词:“关键词” 中国宪政 宪政史 意义 “异化” 近代 宪法 民主 
中国宪政史上的“人民”观被引量:1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32-38,共7页何青洲 付子堂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项目编号:10AFX001)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项目编号:06JJD820004)的阶段性成果
宪政权力源自"人民","人民"观决定着宪政的航向。中国宪政史上"臣民"观向"人民"观的转变标示出中国宪政的发展历程。清末立宪固守专制的"臣民"观,宪政改革失败。中国资产阶级宪政时期确立了资产阶级"人民"观,推动了社会发展,但"人民"仍...
关键词:臣民 人民 阶级 阶层 公平正义 
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在中国宪政史上的地位被引量:1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27-31,共5页许静 
国家社科基金2003年度研究项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权建设研究>(批准号BDJ0008)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颁布和实施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区域开展宪政建设的伟大尝试。它第一次使工农劳苦民众成为中国人权主体;它确立的苏维埃宪政模式,是新民主主义宪政的雏形;它通篇贯穿的人权保障精神是新民主主义宪政...
关键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宪政 苏维埃宪政 
“人权入宪”——中国宪政史上新的里程碑被引量:3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58-60,共3页赵肖筠 孙剑纲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政的根本目的和最高原则。人权是现代宪法基本原则之一,并上升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和遵守的准则。这次修宪,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写入宪法,在我国宪政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关键词:人权 宪政 修宪 
私产入宪:中国宪政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政治课教学》2004年第6期17-18,共2页章建华 
关键词:私有财产 中国 国家宪法 备课参考 政治课教学 中学 
对历史的解释就是对现实的思考——《中国宪政史》解读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108-110,共3页晚诗 
徐祥民等人在其所著的《中国宪政史》一书中提出了百年宪政史留给宪法学界深深思考的两个问题:先进的宪政理论与落后的公民之间的矛盾、共通的法治理论与具体的国情之间矛盾。中国的宪法学要想向世界贡献点什么,就应当在解决上述两大问...
关键词:宪法学 宪政 公民 国情 
论20世纪下半期中国宪政思维模式的演变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43-45,共3页周训芳 
 20世纪下半期中国的宪政思维模式经过了从"正反两分法"到"多元一体化"的演变过程。建国初期,"正反两分法"宪政思维模式开始定型。20世纪后期形成的"多元一体化"的宪政思维模式,将成为21世纪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中国宪政史 宪政思维模式 正反两分法 多元一体化 
监督法草案:中国宪政史上的一次艰难跨跃被引量:1
《人民政坛》2003年第2期30-38,共9页游劝荣 卓越 朱福惠 王永礼 胡志世 
历时17年,2002年8月23日,人大代表呼吁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法(草案)》(以下简称监督法草案)提请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首次审议。舆论和学界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草案的出台将...
关键词:监督法 宪法监督制度 主持人 人大监督 全国人大常委会 草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监督机构 司法机关 制度设计 
《近代中国宪政史》
《党史研究与教学》1999年第2期33-33,共1页骆墨 
毛泽东曾说,所谓的宪政,就是“民主的政治”。中国近代以来追求民主政治的历史,实际上是与追求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目标相联系的。但从西方国家移植而来的宪政模式,经过多次的尝试,大多成了理想化的春梦。当然,对宪政的追求,有将其视...
关键词:中国宪政史 斯芬克斯之谜 民主政治 民族复兴 宪政主张 宪政模式 宪政运动 政治民主 毛泽东 集权政治 
我国第一个议会旁听规则被引量:3
《历史档案》1993年第4期111-112,共2页罗华庆 
资政院,于1910年9月正式开院,是清末预备立宪期间建立的“预备”性议会,设置了旁听席,并制订出规则。在近代中国宪政史上,资政院是第一个全国性代议机构,其对议场旁听所制订的规则,亦即我国第一个议会旁听规则。笔者查阅了中国第一历史...
关键词:资政院 预备立宪 中国宪政史 议会 议员 外交官 报馆 规则 统治者 三个方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