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论

作品数:20被引量:3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马小朝王永洪蔡勇庆张明明赵山林更多>>
相关机构:烟台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大众文艺(学术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史哲》《绥化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葳蕤少年”自生光——杨映川儿童文学人物形象论
《百色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85-93,共9页甘林全 唐艳丽 
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广西少数民族戏曲形成与发展研究”(24XZW026);2023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构建产出导向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2023ZJY091);2022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文科背景下《民间文学》课程思政路径创新研究与实践”(2022JGA328)。
近年来,“人民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得主杨映川,既顺应外在非“专业”儿童文学作家纷纷“跨界”写作潮流,又遵循内心强烈的为儿童提供良好精神读物的情感诉求,她的儿童文学创作呈现强劲态势。杨映川“回望乡土”“葳蕤少年”“太阳的...
关键词:杨映川儿童文学 “葳蕤少年” 文学“空间” 
话语、知识与自我觉识:应物兄人物形象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9期117-126,共10页华萌 
李洱小说《应物兄》借由知识分子书写的形象演进,论及知识作为话语以及精神主体自我觉识的可能性。应物兄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从语言的沉默及其特殊美学意味,再到虚己的贫乏与应物的可能,儒学话语的背后联结的是集体文化心理层面的忧...
关键词:应物兄 知识 话语 自我 
《西游记》与《玉楼梦》的人物形象论析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36-42,共7页王倩倩 金明淑 
《西游记》作为明代杰出的神魔小说,树立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描写中国封建社会的扛鼎之作。《玉楼梦》是韩国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其创作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作者立足李氏朝鲜末期的社会背景,以书写中...
关键词:古典文学 文学比较 《西游记》 《玉楼梦》 
明代传奇剧《鸣凤记》人物形象论析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56-62,共7页王春晓 
《鸣凤记》是明中期三大传奇之一。在此剧中,作者以史董之笔开时事剧之先河,着力刻画了严嵩一党的骄奢淫逸、横虐残暴,展现了“双忠八义”的忠勇刚强,又通过间接描写隐晦地表达了对明世宗嘉靖皇帝的讽喻之意。《鸣凤记》人物形象丰满生...
关键词:明传奇 《鸣凤记》 人物形象 
类型的极致化——中国古典戏曲人物形象论被引量:2
《中华戏曲》2017年第2期93-103,共11页刘二永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国古代戏曲叙事理论史通论”(项目编号:18CB166)
人物是叙事文学作品中的核心要素,人物形象的呈现是文学叙事的主要目的之一。同时,人物作为事件的行为主体,其形象特征又与情节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可见人物形象在叙事艺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戏曲作为一种叙事文学,同时又是场上艺...
关键词:戏曲人物 形象论 中国古典 人物形象 文学叙事 叙事艺术 古典戏曲 文学作品 
文艺复兴价值悖论中的人文理想与利己主义——历史哲理小说《罗摩拉》中巴尔多等人物形象论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150-157,共8页宋婉宜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最初形态,在动摇中世纪教会权威、推动社会发展上释放出了强大力量,然而以自我价值实现为伦理取向必然导致私欲膨胀、道德失据。深负历史责任感并受实证哲学影响的乔治·艾略特通过哲理...
关键词:罗摩拉 文艺复兴 人文理想 利己主义 
形象的虚化与人性的真实——《城堡》人物形象论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17-22,共6页陈茜 
《城堡》中的人物已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从外在身份和身体形象来看,《城堡》中人物凌乱、矛盾的身份信息无法拼凑出完整而确定的形象,人物身份渐趋模糊化、碎片化,人物的身体形象在文本前后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甚至变幻莫测;从内在...
关键词:卡夫卡 《城堡》 人物 
《民兵葛二蛋》中葛二蛋与麦子的人物形象
《电影文学》2013年第14期77-78,共2页唐培林 刘冠鑫 
2012年末电视剧《民兵葛二蛋》热播,草根抗战人物再次灼热荧屏。与之前类似的抗战剧不同,该剧在喜剧精神创作倾向的影响下塑造了两个与之前平民抗战英雄不同的人物形象。而且这部剧又寻求了新的人物视点,在一个特定时代村镇小区域内探...
关键词:《民兵葛二蛋》 抗战剧 人物形象论 艺术创新 艺术缺憾 
底层人物的精神镜像——余华小说《我没有自己的名字》的人物形象论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年第21期130-131,共2页王斐斐 
对人性恶的揭示及对人类生存苦难的承受是余华小说的创作母题。《我没有自己的名字》正是一部反映小人物生存之苦的短篇,本文以许阿三们、傻子、陈先生为代表的这些小人物为出发点,通过对其形象分析,揭开种种隐秘于人性内部的多重人格层...
关键词:《我没有自己的名字》 底层人物 精神 形象 
觉悟到荒诞的局外人态度——加缪文学作品人物形象论被引量:7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62-66,94,共6页马小朝 
加缪在其文学作品中,以人物形象觉悟到荒诞的局外人态度,充分彰显了围绕人与世界的"荒诞"感受。觉悟到荒诞的局外人态度,表现为对常规生存状态的疑问,延伸为超越众生的孤独感。
关键词:觉悟到荒诞 局外人态度 生存状态 疑问 超越众生 孤独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