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感觉派

作品数:68被引量:9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志松王艳凤靳明全卫岭王文英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世界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日本新感觉派初期作品所反映的问题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10期78-78,共1页马乐 
从作为日本新感觉派领军作家的横光利一与川端康成的初期作品来看,二者在'私小说'的范畴里发挥自己的语言特色,将自然流露的真挚感情、传统的审美意识与新感觉派的表现相结合,使其作品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同时也预示了日本新...
关键词:日本新感觉派 横光利一 川端康成 私小说 
横光利一与日本新感觉派文学被引量:2
《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第6期241-244,共4页王天慧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C752035);辽宁省社科联2012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研究成果(2012lslktziwx-07);2011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大连海事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基金(2011QN087)
《无礼的街》发表之时,恰逢新感觉派文学登场前的胎动时期,为当时的日本文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短篇小说样式。一个月后相同体裁《头与腹》的问世,则标示了新感觉派以一个流派正式登上日本现代文坛,从本质决定了横光利一及新感觉派文学的...
关键词:横光利一 都市小说 日本新感觉派 陌生化 语言创造 
试论日本新感觉派的创作特征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119-121,共3页邹洁 
日本新感觉派是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其创作特征是用象征手法和拟人手法,打破语言的日常习惯,赋予语言以新鲜感和跳跃感,从而使人们产生"新感觉"。
关键词:新感觉派 象征 拟人 
日本新感觉派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被引量:2
《日本学论坛》2006年第2期24-31,共8页沈文凡 闫雪莹 
吉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06027;吉林大学"百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第三批(2004)立项项目(<中国古代文学史>)
日本新感觉派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强调主观感觉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它诞生之初,就在日本文坛掀起轩然大波,论争主要围绕新感觉派的创作方法展开。日本新感觉派对中国文学创作产生过两次影响,第一次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以刘呐鸥、...
关键词:新感觉派 论争 中国文学 影响 
刘呐鸥与日本新感觉派被引量:1
《嘉应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76-79,共4页刘江萍 
作为 2 0世纪 3 0年代中国新感觉派的开路之师 ,刘呐鸥的小说在以“丑”为审美主题的开拓上 ,在表现现代都市人的物化的处理上 ,在追求瞬间感觉的艺术技巧的探寻等方面与日本新感觉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刘呐鸥的小说缺乏日本新感觉...
关键词:刘呐鸥 日本新感觉派 物化 异质性 
虚无的哀歌──论川端康成与《雪国》被引量:2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22-27,共6页杨星 
虚无的哀歌──论川端康成与《雪国》杨星一、川端康成的美学观川端康成生活的年代,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社会大动荡的时代。资本积累阶段的日本社会阶级对立日益尖锐,以1918年的抢米风潮为标志的无产阶级斗争勃兴,民主主...
关键词:川端康成 《雪国》 岛村 诺贝尔文学奖 人生哲学 日本新感觉派 哀歌 虚无思想 女性形象 艺术手法 
试谈新感觉派的特征被引量:2
《当代外国文学》1983年第3期103-109,共7页叶渭渠 
日本新感觉派是在一九二四年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等人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以后产生的,它是日本最早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新感觉派的诞生是有其历史和社会根源的。它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全面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资本主义...
关键词:日本新感觉派 川端康成 资本主义社会 横光利一 二三十年代 现代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 资本主义工业化 文学流派 经济危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