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法

作品数:1314被引量:5457H指数:3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罗豪才沈岿姜明安石佑启王兰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人民法治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罗豪才先生的软法研究
《人民法治》2024年第10期52-53,共2页王瑞雪 
2018年2月12日,罗豪才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在之后漫长的岁月中,我将媒体上发表的纪念先生的文章一一收集起来,放在一个文档合集中,不知不觉已有几百页之多,三十万字之巨。这并不周延的收集,记录了罗豪才先生对中国公法理论发展的奠基...
关键词:中国人权事业 对外交流 学术人生 不周延 学术思想 追忆 奠基性 
推进新时代软法之治迈向新境界——纪念罗豪才先生逝世五周年
《人民法治》2023年第3期1-1,共1页陈惊天 
今年是我国著名法学家罗豪才先生逝世五周年。罗豪才先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致公党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主席,是中国行政法学的开拓者、奠基人,软法研究的先驱。罗豪才先生长期从事法学教...
关键词:行政法学 中国致公党 软法 宪法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央委员会 《行政法学》 法学家 
软法之道——深切缅怀中国软法研究的倡导者、《人民法治》杂志社全体同仁的师友罗豪才先生
《人民法治》2023年第3期6-9,共4页
2018年2月12日,著名归侨、法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致公党的杰出领导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致公党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罗豪才同志于北京逝世,享年83岁。
关键词:中国致公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社会活动家 中央委员会 师友 倡导者 缅怀 法学家 
软法是解读中华法系先进性的秘钥——罗豪才先生于我之启发与开示
《人民法治》2023年第3期14-15,共2页陈惊天 
罗豪才先生自2014年9月《人民法治》创办以来,一直担任专家指导委员会顾问,2016年1月又亲自为本刊创办“软法之道”专栏,时年81岁高龄,最初坚持每个月亲自撰稿,后来由于身体原因实在难以为继,仍然坚持推荐并指导其他学者继续供稿。2018...
关键词:中华法系 软法 专家指导委员会 先进性 
年表
《人民法治》2023年第3期16-17,共2页
罗豪才先生对《人民法治》杂志寄予厚望。自2014年9月至罗豪才先生逝世,罗豪才先生一直关注《人民法治》杂志的发展,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罗豪才先生在《人民法治》杂志创办的“软法之道”专栏,吸引了一大批软法研究的专家学者投稿,...
关键词:软法 研究成果 学者投稿 人民 法治 杂志 
贯彻四中全会精神 推进软法之治
《人民法治》2023年第3期18-19,共2页罗豪才 
导语: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及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表明了我党厉行法治、依法治国的决心和勇气。根据规范与国家权力关系的不同,规范可分为硬规范与软规范。从法治建设的模式来...
关键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法治中国建设 法治精神 四中全会精神 软法之治 混合治理模式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软法建设 
互联网时代呼唤软法硬法的协同治理——专访罗豪才教授
《人民法治》2023年第3期22-27,共6页陈惊天 耿振善 罗豪才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网络强国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将会大大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亦必将带来法治领域的一系列变化。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这不仅关系着法治中国建设和网络强国战略的落实,也关系着伟大的中国...
关键词:中国人权研究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法治中国建设 软法 协同治理 硬法 执行总编 致公党 
软法研究的缘起
《人民法治》2023年第3期28-39,共12页罗豪才 
2015年底,纪念北大软法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会议在北大凯原法学楼隆重举行。在这个曾经无数次举办软法学术研讨会、新老朋友多次聚首的地方,抚今追昔,开展软法研究、推动软法发展的过往一幕幕呈现在眼前。
关键词:北大 学术研讨会 十周年 
法典化时代下的软法
《人民法治》2022年第3期24-28,共5页
2021年11月,中国行为法学会软法研究分会、北京大学法字院软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法典化时代下的软法”理论研讨会暨中国行为法学会软法研究分会2021年年会,探讨软法的理论及实践问题。本期摘编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关键词:软法 法典化 理论及实践 北京大学 理论研讨会 
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软法的功用、不足与优化
《人民法治》2020年第7期41-43,共3页耿振善 
我国自古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乡村是国家稳定的基石。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迅速推进,国家的经济力量和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城乡发展不平衡,大批劳动力进城造成的乡村“空心化”,乡村...
关键词:工业化和城镇化 农业大国 城乡发展不平衡 不足与优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空心化 视域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