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金森

作品数:267被引量:11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徐翠华黄超楠徐红马龙云岳凤梅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大学徐州师范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青年文学家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一个就是全部——浅析艾米莉·迪金森的诗歌《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
《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X期82-82,共1页苗莹莹 
本文首先介绍了艾米莉·迪金森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影响,其次分析了《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的意象及其理解,最后分别从友情、宗教、及事业三个角度出发对本诗的主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灵魂 伴侣 忠诚 
浅析迪金森和李清照的诗作异同
《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2Z期88-,共1页刘瑶瑶 
李清照,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迪金森,美国神奇般的诗人。两个人的作品不仅有相似之处,更有千秋之处。本文通过对两位诗人作品在意象选择上的相似点分析,以及对清照诗作的爱国情怀和迪金森对死亡的独到见解进行分析,从而体现...
关键词:孤独 自然意象 爱国 死亡 
迪金森的死亡诗歌赏析——以《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为例
《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6Z期68-69,共2页丁瓅 
迪金森是美国"意象派"诗人的代表,其诗作意象独特,写作手法极具个性。本文以《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为例试分析迪金森死亡诗歌在意象运用和写作手法方面的特点,及她对待死亡的态度。
关键词:迪金森 死亡诗歌 诗歌赏析 
艾米丽·迪金森与冰心自然诗的比较
《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2X期72-73,共2页孙田田 
艾米丽·迪金森在十九世纪的美国文坛是一位独树一帜的女诗人。冰心是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尽管生于不同的时代,处于不同的国度与文化背景之下,但大自然是两位女诗人都钟爱的主题。本文通过比较两位诗人自然诗的诗体风格和海意...
关键词:艾米丽·迪金森 冰心 诗体风格 海意象 自然观 
乐观还是悲观:迪金森的《因为我不能为死亡停留》的语调分析
《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9X期86-86,共1页王定全 
关于艾米莉·迪金森的诗歌《因为我不能为死亡停留》,讨论最多的问题是语调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本文认为,迪金森通过意象、结构、措辞和节奏,在诗歌里传达出悲观主义思想。
关键词:迪金森 《因为我不能为死亡停留》 语调 
解读艾米丽·迪金森的死亡诗——以《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为例
《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7Z期84-85,共2页陈燕娜 
艾米丽·迪金森一生写了约1775首诗歌,是美国最伟大的女诗人之一。她的诗歌以短小精悍、意义深刻而闻名于世。一方面,她的诗歌简洁而紧凑;另一方面,这些诗歌又晦涩难懂,让人捉摸不透。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在她的诗歌中,死亡是一个重要的...
关键词:艾米丽·迪金森 写作特点 死亡 态度 
叛逆与质疑——浅析超验主义对艾米莉·迪金森自然诗歌的影响
《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6Z期118-118,共1页杨珊珊 
艾米莉·迪金森,美国文学史上伟大而富有传奇色彩的隐居女诗人。其诗歌以意象丰富,情感细腻,观察入微著称,诗风新颖独特,打破了传统诗歌僵硬的模式。在占其诗歌总数近三分之一的自然诗歌中,超验主义深深地影响着她的写作基调。本文通过...
关键词:超验主义 自然 意象 
语言符号在外国文学作品中的表情效果初探——以埃米莉·迪金森诗歌为例
《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2X期143-143,145,共2页卢丽君 
语言作为文学最根本的表现力历来是研究的重点,随着人们对结构、韵律等特征研究的深化,语言符号的意义也成为研究的课题。符号在文学作品中突破了转承起折功能后,还赋予了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埃米莉.迪金森的...
关键词:语言 符号 表情性 埃米莉.迪金森 韵律 形态 句法 
透过诗歌看艾米莉·迪金森的矛盾心理
《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0X期5-6,共2页孙嫚嫚 
艾米莉·迪金森生活在十九世纪的美国,她生前默默无闻,却在死后近四十年,被认为是"最伟大、最具创造性"的诗人,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事实。透过诗人短暂的一声和她那些充满睿智思考的诗作,读者可以发现迪金森始终在矛盾中游荡,她的宗教...
关键词:矛盾 清教 超验主义 死亡 爱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