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歌

作品数:29被引量:3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绳菊张礼龙程光泉王永梅徐海燕更多>>
相关机构:新乡学院西南大学山西大学河南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科技创新导报》《汉字文化》《文学教育》《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概念隐喻视角下狄金森死亡诗歌研究被引量:1
《文学教育》2022年第4期77-79,共3页汪虹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认知诗学视角下的狄金森诗歌艺术风格研究"(20B525)阶段性成果。
狄金森“死亡”诗歌里存在大量新奇隐喻,让人感到突元难解,从概念隐喻视角解读狄金森“死亡”诗歌,能从认知层面揭示狄金森“死亡”诗歌所蕴含的各种隐喻之迷,从而更好地体验其诗歌的魅力。
关键词:概念隐喻 狄金森 死亡诗歌 
汉英死亡诗歌的对比研究——以《挽歌诗》与《过沙洲》为例
《最小说》2021年第3期4-5,共2页吕宇琴 
死亡诗歌是中西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载了人类对于生死问题的哲学思考,也蕴含了各异的人生态度。缪袭的《挽歌诗》主要直接使用死亡意向,表达出诗人暮年时未能建功立业便面临死亡的无奈与消极之情与对生的眷恋之感。阿尔弗雷德·丁尼...
关键词:死亡诗歌 《挽歌诗》 《过沙洲》 缪袭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 
活着的意义——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的解读被引量:1
《红河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139-141,共3页徐健翔 
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在一系列的诗歌中描写了死亡及其感受,这其实与她的宗教观及封闭、独孤的生活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其努力在这种生活状态中寻找活着的意义,死亡诗歌正是其与死亡对抗而寻找活着的意义的努力,向死而生的人生...
关键词:生命的意义 艾米莉·狄金森 死亡诗歌 向死而生 
李贺“死亡”诗歌价值初探被引量:2
《汉字文化》2019年第6期35-36,共2页武靖玲 
李贺是唐朝一位诗风独特的诗人。在李贺的许多诗作中都表现出对生命垂危、死亡逼迫的感叹,其诗歌触目皆是"鬼""老""死""朽""血"等死亡审美意象。而这类诗歌,以其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就李贺"死亡"诗歌...
关键词:李贺 诗歌创作 死亡 
海子死亡诗歌的叙述方式——兼论海子诗歌的精神世界及其诗歌追求
《保山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84-87,共4页曹富美 姜艳菊 
在海子的抒情诗及长诗的部分篇幅中存在着数量不少的一类诗歌——抒写死亡的诗歌。在这类诗歌中,海子以独特的诗歌语言和原创的诗歌意象,运用多种叙述方式描述着"我"的死亡方式及其死状。这种"在场"的叙述者、体验者或聆听者以及预述的...
关键词:海子诗歌 精神世界 死亡诗歌 叙述方式 
艾米丽·迪金森死亡诗歌中的矛盾性
《北方文学(中)》2017年第9期83-84,共2页赵东霞 
山东协和学院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XHXY201603)的阶段性成果
艾米丽.迪金森是美国著名的女诗人,在她的一千八百多首诗歌中,有三分之一的诗歌是描写死亡的。由于生活经历及宗教等原因,她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充满了矛盾性。
关键词:艾米丽.迪金森 死亡 矛盾性 
认知隐喻视角下弗罗斯特死亡诗中的人生态度解读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32-34,共3页胡晓青 
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以描写新英格兰地区的乡村田园生活和自然风光著称,但这些田园诗大多是阴暗基调,且最常涉及死亡主题。弗罗斯特十分擅长用隐喻的方式描写各种意象,死亡情绪的表达亦不例外。他将死亡情绪的表达完美...
关键词:认知隐喻 弗罗斯特 死亡诗歌 人生态度 
狄金森的“死亡”诗歌初探
《教育界(高等教育)》2016年第12期114-114,116,共2页于振杰 
美国女诗人狄金森的诗歌以意象独特、创作手法新颖等特点闻名于世,其死亡主题诗歌更是成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诗人出于对死亡的“迷恋”以及对宗教的宣扬持有异议,转而进行对死亡与永生的探索。诗人认为,死亡并不是终点...
关键词:狄金森 死亡诗歌 意象 
狄金森“死亡”诗歌的不确定性研究
《文学教育》2016年第5期23-25,共3页汪虹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狄金森诗歌研究"(13C852)阶段性成果
狄金森对"死亡"的理解独具一格。她笔下"不确定"的"死亡"不仅让"死亡"不再如谜般难解,也让世人对"死亡"有了多维度、全方位解读,从而客观对待"生"、"死",不再畏惧"死亡"。
关键词:死亡诗歌 不确定性 “生”与“死” 死亡体验 死亡意象 
中西方死亡诗歌的对比分析——以《拟挽歌辞三首》和《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为例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0期129-130,共2页卢莹 
本文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对比陶渊明代表作《拟挽歌辞三首》和狄金森代表作《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分析中西方死亡诗的异同,进一步理解中西方死亡观和传统文化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关键词:死亡诗 狄金森 陶渊明 对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