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隐喻

作品数:680被引量:1363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孙毅王银平张焱张成进邹嘉晖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郑州大学安徽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认知隐喻理论视角下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5年第3期013-016,共4页蒋新桃 
2023年惠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外语教学中地方”(HZ2023GJ184);惠州学院2024年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认知隐喻理论视角下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2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海外形象构建与传播研究——基于NOW语料库的考察”(202410577015)。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隐喻能力同等重要。本文基于认知隐喻视角,从三个方面探讨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即通过显性隐喻教学提高隐喻能力;把隐喻文化教学和语言能力培养有...
关键词:认知 隐喻 文化 跨文化交际能力 
认知隐喻理论在创新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09-112,共4页刘增强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词汇记忆效果和语言运用能力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思维和认知的方式。通过隐喻,人们能够将抽象概念具体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本文旨在探讨...
关键词:认知隐喻理论 英语 词汇教学 词义观 
概念的演化与迁移:简·奈特教育国际化理念的深层认知探讨
《世界教育信息》2024年第12期12-22,共11页钟周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双一流’建设高校全球人才管理战略研究”(编号:19YJA880093)。
本文运用认知隐喻分析方法,系统考察简·奈特30年来(1994—2024年)在教育国际化研究中认知隐喻的演变。基于对其91篇关键文献的系统分析,本研究构建了一个“结构性—关系性”和“静态—动态”两个维度的“2×2”隐喻分析框架。研究发现...
关键词:简·奈特 国际化 高等教育 认知隐喻 概念隐喻 
基于认知隐喻的天文学长度单位词分析——以“光年”为例
《现代语言学》2024年第12期202-207,共6页廖海玉 
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是具有显著意义的认知表达,被广泛运用在各个学科之中。本文基于认知隐喻理论和形式空间化假设,分析天文学中常用的长度词“光年”的建构过程及概念内涵,尝试探讨其内在的隐喻机制。从时间域到空间域的隐...
关键词:认知隐喻 光年 形式空间化假说 空间意象图式 隐喻映射 
汉语“流水”的认知隐喻及其状语功能论析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46-153,共8页史慧 尹海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肯否范畴偏转识解的交互主观性与生成机制研究”(19BYY024)。
汉语“流水”一词本义“流动的水”,与“止水”相对。由“流水”一词参与构成的比喻格式有原式、变式和对应式,三者共同构成了“流水”比喻格式序列。汉语“流水”的认知隐喻系统是在语言使用者对“流水”比喻格式习用不辍的过程中逐步...
关键词:流水 认知 隐喻 语义 句法功能 
基于认知隐喻的动态图形设计方法
《时尚设计与工程》2024年第6期45-46,共2页许可 刘洁 
浙江理工大学2021年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培育基金(LWYP2021105)。
研究以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动态图形设计为研究对象,探索以有效信息传递为目的的动态图形设计的基本概念,结合动态图形设计中视觉信息元素的表现形式。基于动态图形设计的体验性原则要素,探究认知隐喻在动态图形中的设计方法研究,并试...
关键词:认知隐喻 动态图形 数字媒体 视觉设计 
认知隐喻视角下“老师”一词的语义泛化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年第31期35-38,共4页周艳颖 
从古至今“老师”的词义经历了不断地发展演变,就目前使用情况来说,“老师”一词是重要的人际关系称谓语,清晰地反映了一种尊师重教的师生关系,并在师生关系中产生多种交流作用,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该文首先通过梳理“老师”一词的...
关键词:“老师” 称谓语 认知隐喻 词义演变 语义泛化 泛化过程 
大学新生爱情概念建构的认知隐喻解析
《外语学刊》2024年第5期42-47,共6页徐知媛 王凡菊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隐喻的逻辑表征与认知计算”(18ZDA29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中国大学新生爱情概念的隐喻性建构”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认知隐喻理论为研究框架,探讨了中国大一新生对爱情概念的隐喻性建构。来自国内某高校73名大一新生完成关于“爱情是什么”的问卷回答。研究结果表明,处在人生重要过渡时期的大一新生,除使用食物、情绪体验和风景等常见的始源域外...
关键词:大学新生 认知隐喻 爱情概念 具身体验 积极词汇 性别 
认知隐喻学视域下《哈姆雷特》中的“死亡”隐喻分析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9期60-67,共8页谢世坚 陈沙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修辞比较研究”(19BYY098);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隐喻认知视角下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死亡隐喻研究”(YCSW2024184)。
莎士比亚戏剧中蕴含大量生命和死亡的隐喻语言,其中《哈姆雷特》中的“死亡”隐喻表达尤为丰富。在认知隐喻学视域下,对《哈姆雷特》中的“死亡”概念隐喻进行系统分析,发现莎士比亚在“死亡”意义的表达上运用了大量隐喻的手法,且剧中...
关键词:“死亡”概念隐喻 《哈姆雷特》 认知隐喻 
汉英空间维度词“上和下”的语义隐喻对比
《文化产业》2024年第25期91-93,共3页赵韫晗 
过去几十年,认知隐喻一直受到众多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传统意义上,隐喻被认为是一种修饰语言的表达方式。而在认知语言学中,其被看作人类感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现从认知的角度探讨空间隐喻,选用汉语空间方位词上/下和英语空间方位词...
关键词:空间方位词 隐喻对比 空间隐喻 认知隐喻 空间维度词 空间词 对外汉语教学 上/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