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

作品数:121被引量:10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绳菊董爱国彭静刘曲杨秀媚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新乡学院西安外国语学院山西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道辉:生命诗学及其新变
《文学教育》2022年第28期4-6,共3页任毅 
在新死亡诗派的诗歌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众多关于残酷现实的展现,这其中采用了夸张、象征、拟人化的手法,诗歌中充满了讽刺、批判与愤怒的情感。但诗人对于生存的现实是无奈的,这些都是人类在漫长生存过程中所证实的经历。
关键词:道辉 生存过程 生命诗学 死亡诗 拟人化 残酷现实 讽刺 
从四首死亡诗看艾米莉·狄金森对生死二元对立和死亡焦虑的解构
《今古文创》2022年第38期63-65,共3页吴招娣 
艾米莉·狄金森,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开拓者之一,其中以死亡为主题的诗就多达600多首。对死亡这一人类不可回避母题的关注,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诗人的死亡焦虑。但是,其中死亡的存在形式与诗人对其的情感态度是处于动态变化的。本文...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 死亡诗 生与死的二元对立 死亡焦虑 解构 
概念隐喻视角下狄金森死亡诗歌研究被引量:1
《文学教育》2022年第4期77-79,共3页汪虹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认知诗学视角下的狄金森诗歌艺术风格研究"(20B525)阶段性成果。
狄金森“死亡”诗歌里存在大量新奇隐喻,让人感到突元难解,从概念隐喻视角解读狄金森“死亡”诗歌,能从认知层面揭示狄金森“死亡”诗歌所蕴含的各种隐喻之迷,从而更好地体验其诗歌的魅力。
关键词:概念隐喻 狄金森 死亡诗歌 
汉英死亡诗歌的对比研究——以《挽歌诗》与《过沙洲》为例
《最小说》2021年第3期4-5,共2页吕宇琴 
死亡诗歌是中西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载了人类对于生死问题的哲学思考,也蕴含了各异的人生态度。缪袭的《挽歌诗》主要直接使用死亡意向,表达出诗人暮年时未能建功立业便面临死亡的无奈与消极之情与对生的眷恋之感。阿尔弗雷德·丁尼...
关键词:死亡诗歌 《挽歌诗》 《过沙洲》 缪袭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 
活着的意义——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的解读被引量:1
《红河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139-141,共3页徐健翔 
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在一系列的诗歌中描写了死亡及其感受,这其实与她的宗教观及封闭、独孤的生活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其努力在这种生活状态中寻找活着的意义,死亡诗歌正是其与死亡对抗而寻找活着的意义的努力,向死而生的人生...
关键词:生命的意义 艾米莉·狄金森 死亡诗歌 向死而生 
劳伦斯的死亡诗及其死亡叙事语境和叙事技巧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75-79,128,共6页陈贵才 原一川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学科建设项目"劳伦斯诗歌与英国诗歌传统的互文关系研究"(XKJS201506)
死亡是劳伦斯诗歌中的一大主题。虽然劳伦斯的死亡诗不如其小说那样具备完整的叙事要素,但与其小说中相对暗淡的死亡叙事相比,他诗歌中的死亡叙事显得更加亮丽。劳伦斯诗歌中亮丽的死亡叙事不仅源于其多维立体的死亡叙事语境,而且源于...
关键词:劳伦斯 死亡诗 叙事语境 叙事技巧 
李贺“死亡”诗歌价值初探被引量:2
《汉字文化》2019年第6期35-36,共2页武靖玲 
李贺是唐朝一位诗风独特的诗人。在李贺的许多诗作中都表现出对生命垂危、死亡逼迫的感叹,其诗歌触目皆是"鬼""老""死""朽""血"等死亡审美意象。而这类诗歌,以其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就李贺"死亡"诗歌...
关键词:李贺 诗歌创作 死亡 
海子死亡诗歌的叙述方式——兼论海子诗歌的精神世界及其诗歌追求
《保山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84-87,共4页曹富美 姜艳菊 
在海子的抒情诗及长诗的部分篇幅中存在着数量不少的一类诗歌——抒写死亡的诗歌。在这类诗歌中,海子以独特的诗歌语言和原创的诗歌意象,运用多种叙述方式描述着"我"的死亡方式及其死状。这种"在场"的叙述者、体验者或聆听者以及预述的...
关键词:海子诗歌 精神世界 死亡诗歌 叙述方式 
艾米丽·迪金森死亡诗歌中的矛盾性
《北方文学(中)》2017年第9期83-84,共2页赵东霞 
山东协和学院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XHXY201603)的阶段性成果
艾米丽.迪金森是美国著名的女诗人,在她的一千八百多首诗歌中,有三分之一的诗歌是描写死亡的。由于生活经历及宗教等原因,她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充满了矛盾性。
关键词:艾米丽.迪金森 死亡 矛盾性 
认知隐喻视角下弗罗斯特死亡诗中的人生态度解读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32-34,共3页胡晓青 
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以描写新英格兰地区的乡村田园生活和自然风光著称,但这些田园诗大多是阴暗基调,且最常涉及死亡主题。弗罗斯特十分擅长用隐喻的方式描写各种意象,死亡情绪的表达亦不例外。他将死亡情绪的表达完美...
关键词:认知隐喻 弗罗斯特 死亡诗歌 人生态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