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意蕴

作品数:403被引量:709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刘新成苏尚锋寇东亮杨林香朱松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学术探索x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意蕴被引量:4
《学术探索》2022年第12期42-48,共7页孙倩颖 黄维 
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点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何铸牢则需要确证其本身所具有的理论彻底性。从生存论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于各民族的共同生活、发展于各民族的共同利益、凝聚于各民族的共同命运,在生存论上具有了真切性。...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生存论 认识论 价值论 民族复兴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三重意蕴:生成渊源、价值关切和时代观照被引量:3
《学术探索》2022年第10期39-45,共7页张宇伯 王丹 
2021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委托项目(L21BWT004)。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国家安全维护和保障这一主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家安全的重要论述,形成了系统、完整、全面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发生逻辑上看,中华民族传统国家安全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家安全...
关键词: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 以人民为中心 新时代 国家安全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三重意蕴
《学术探索》2018年第11期33-36,共4页刘富胜 
教育部高校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17JDSZK054);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SZKZY2015005)
在马克思看来,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无论其制造者多么真诚都确保不了其理论的必然真实。意识形态是阶级利益的表达,任何形式的抽象普遍都无法掩饰其本质的具体特殊。意识形态不是与世无涉的理论静观,而是内在于社会的实践要素,总...
关键词:马克思 意识形态 批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