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肠

作品数:175被引量:250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陈庆忠陈显久高明琴潘淑惠燕炯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绿源求证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中医药大学施瑞客(天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高州市客多多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兴新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四神丸与六神丸有何不同
《医食参考》2025年第2期29-29,共1页韩德承 
四神丸处方来源于明代薛己《内科摘要》中的薛氏四神丸,由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和大枣五味中药组成。其中补骨脂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阳;吴茱萸温中散寒、助阳止泻;肉豆蔻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五味子固涩止泻;大枣补脾益气。诸...
关键词:过敏性结肠炎 肾阳虚衰 涩肠止泻 补脾益气 五更泄泻 脾阳 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肠炎 
『蜜糖罐』金樱子 固精涩肠有妙方
《家庭医学(上半月)》2024年第11期55-55,共1页周满茹 
有一种含糖量多、被称为“蜜糖罐”的中药,是一种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每年10~11月果实成熟变红时采收,晒干,除去毛刺即可入药。它就是能益精髓、养血气、补五脏的金樱子。金樱子粥金樱子30克,入砂锅内,加200毫升水,置文火上煮至100毫升...
关键词:小便频数 补五脏 固精 金樱子 收涩 涩肠 子宫脱垂 去毛刺 
乌梅对脾虚泄泻模型大鼠的作用研究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4年第9期77-82,共6页王季俊 曹灿 李玲玲 崔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2204639)。
目的:探究乌梅对脾虚泄泻模型大鼠的止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灌胃大黄水煎液复制脾虚泄泻大鼠模型,给予乌梅水煎液或蒙脱石散干预5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评判大鼠布里斯托(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测定大鼠稀便率、大便含水率、小肠...
关键词:乌梅 涩肠止泻 脾虚泄泻 水通道蛋白 
乌梅
《家庭医生(月末版)》2024年第7期60-60,共1页
药用价值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时珍曰:“梅,花开于冬而实熟于夏,得木之全气,故其味最酸。”多食损齿。
关键词:蛔厥 久痢 涩肠 敛肺 虚热 生津 安蛔 
涩肠止泻散治疗儿童急性水样便腹泻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4年第5期380-385,共6页郭圣璇 马融 胡思源 李振江 王杰民 邓朝晖 李小芹 王玉梅 徐俊杰 邓成俊 赵瑞芹 方莹 王丽波 张葆青 冯晓纯 任常军 李在玲 郭荣彦 李学明 韩慧彬 赵立敏 陈月月 
目的评价涩肠止泻散治疗儿童急性水样便腹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双盲的研究方法。于2020年12月至2023年3月纳入17家研究中心248例儿童急性水样腹泻患儿,根据使用药物不同分为试验组(123例)和对照组(125例),分别...
关键词:涩肠止泻散 急性水样便腹泻 儿童 随机对照试验 多中心 
药食同源——青梅
《健康》2024年第5期30-31,共2页杨婧 
青梅,别名“梅子”“酸梅”,是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梅未成熟或成熟的果实,味酸,性平,归肺、胃、大肠经。《千金要方》中记载,青梅可清热除烦,止渴,促进消化;驱虫,止痢,去腐生肌。传统医学认为,青梅可利咽,生津止渴,涩肠止泻,利筋脉。用于...
关键词:落叶小乔木 《千金要方》 味酸 止痢 筋骨疼痛 涩肠止泻 解毒能力 儿茶酸 
隔山消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刘毅 
别名:赤地榆、紫地榆。基原:牛儿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地榆Geranium strictipes R.Kunth的根。生长环境:向阳山坡。云南分布:全省各地。性味:苦涩、凉。功效:消炎,止血,涩肠,消食健胃。主治:肠炎、痢疾、脘腹疼痛、内出血、鼻衄、便血...
关键词:月经过多 紫地榆 隔山消 跌打损伤 慢性胃炎 基原 涩肠 消食健胃 
银杏妙处多,入膳可健脑
《漫科学(新健康)》2024年第1期53-53,共1页田雨汀 
中医认为,银杏叶除了能敛肺平喘、收涩止带,还有涩肠止泻、活血止痛的作用。古代医家多将银杏叶用于治疗泄泻痢疾、肺虚久咳久喘等症。上世纪60年代中期,德国科学家发现,银杏叶中含有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这两种成分具有显著扩张冠状动...
关键词:涩肠止泻 古代医家 脑代谢 调血脂 收涩 活血止痛 敛肺 银杏叶 
基于“寒气生浊,热气生清”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中医学报》2023年第10期2069-2074,共6页赖素玉 任冰 赵姿婷 曾译贤 阮梦怡 万祖霖 李佳琦 王晓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673980);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I2021A02109)。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意为寒气凝聚,则产生浊阴;热气升腾,则产生清阳。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关键是脾土生湿,中州之土既虚,加之寒热失衡,导致肝木受风、肾水失司、肺金壅郁;清浊不分,脂络受伤,肠道传导失司为溃疡...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寒气生浊 热气生清” 补脾运湿 补脾柔肝 补脾涩肠 清燥润肺 
老鹳草 乡间良药
《保健与生活》2023年第18期34-34,共1页周正祎 
老鹤草,又名“五叶草”等,为牛儿苗科牛儿苗属植物牛儿苗及老鹤草属植物老鹤草、野老鹤草等带果实的全草。老鹤草是一味常用中药,其味苦、微辛,性微温,具有祛风活血、消肿止痛、涩肠止泻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跌打伤痛、脚气肿胀、骨刺...
关键词:老鹤草 涩肠止泻 风湿痹痛 祛风活血 老鹳草 性微温 牛儿苗 消肿止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