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

作品数:2572被引量:6429H指数:3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董治宝李志忠刘廷玺闫德仁袁立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生态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过渡带沙丘不同固定阶段泡泡刺叶性状特征
《生态学报》2025年第3期1417-1428,共12页何浩 李瑞 王红永 解婷婷 马静 陈壹铭 马颖 单立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60253,U23A2061);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2YF7FA117);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22ZD6FA052)。
研究荒漠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在小尺度自然环境梯度上的变异和协调,有助于了解荒漠局域环境变化下植物的适应策略。以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过渡带广布种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为材料,分析叶片功能性状在沙丘不同固定阶段的特征及其对...
关键词:荒漠绿洲过渡带 叶片功能性状 泡泡刺 
基于捐赠土壤种子库方法的沙丘植被恢复模拟实验
《生态学报》2024年第21期9792-9804,共13页苏宇航 姜艳 王永翠 阿拉木萨 
荒漠绿洲区水土生态安全提升与保障技术(2023YFF1304201);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XDA26020104)。
退化沙地土壤种子库数量不足限制了其自然恢复能力,传统的种子库添加植被恢复技术措施存在添加物种数量、配比难以确定的限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捐赠土壤种子库的植被恢复方法,即从邻近植被生境相似的长期稳定群落转移包含土壤种子库...
关键词:捐赠土壤种子库 模拟实验 种子萌发数量 生物量 降雨变化影响 沙地植被恢复 
沙丘微地形生境蚁丘分布特征及其对恢复过程的响应被引量:2
《生态学报》2022年第18期7507-7516,共10页曾飞越 刘任涛 吉雪茹 白燕娇 杨敏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0AAC02014,2021AAC03047);宁夏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BEG03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67005)。
为了阐明沙丘微地形生境蚁丘特征及分布规律对沙丘固定过程的响应规律,以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选择不同固沙阶段沙丘的4个方位(西北、东南、西南、东北)布设调查样地,测定了不同样地的蚁丘密度、直径和高度,分析了不同样地蚁丘特征及空...
关键词:蚁丘 空间分布 沙丘固定 沙丘微地形 科尔沁沙地 
高寒沙地典型固沙植物在沙丘不同地貌部位的水分利用特征被引量:7
《生态学报》2021年第15期6215-6226,共12页田丽慧 汪海娇 张登山 王俏雨 刘蕊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61017);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2018⁃NK⁃A3);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20⁃KF⁃06)。
乌柳是高寒半干旱沙地植被恢复中常用的灌木树种,对乌柳水分利用来源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沙地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持及可持续发展。在青海湖湖东沙地,以沙丘不同地貌部位(迎风坡、丘顶和背风坡)生长的乌柳为研究对象,利用IsoSource模型...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 水分利用特征 IsoSource混合模型 高寒沙地 植被恢复 
嘉峪关草湖湿地植物功能群组成及其性状对不同生境的响应被引量:17
《生态学报》2020年第3期822-833,共12页赵连春 秦爱忠 赵成章 段凯祥 王继伟 文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61009)
植物功能群与生境的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揭示植物的环境适应机制、群落构建机制、预测植被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局域尺度上干旱区湿地、沙漠、戈壁等生态系统功能群的环境适应机制,在嘉峪关草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基于...
关键词:功能群 功能性状 干旱区 生境 湿地 沙丘 戈壁 
人工固沙措施对沙丘沉积物特征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4
《生态学报》2020年第4期1383-1391,共9页刘铮瑶 董治宝 赵杰 李露露 肖巍强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GK201704012)(2018TS071);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BFH03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1008)
为探明人工铺设尼龙网状固沙措施对风沙危害的影响,以腾格里沙漠东南部人工固定沙丘、两类自然流动沙丘以及防护林的地表沉积物和结皮为研究对象,研究沙丘不同位置、不同深度沉积物的颗粒组成、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
关键词:沙丘 粒度 结皮 养分 
添加混合凋落物对沙丘草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被引量:17
《生态学报》2019年第7期2510-2519,共10页杨红玲 李玉霖 宁志英 张子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108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0907)
土壤有机碳矿化是调节温室气体排放、土壤有机质形成以及土壤生物和植物营养供应的重要过程,植物残体分解释放CO_2对土壤有机碳矿化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科尔沁沙地沙丘草地4种优势植物叶凋落物的混合培养试验,测定了凋落物培养过程中C...
关键词:外源有机物 凋落物化学成分 物种多样性 非加和效应 
毛乌素沙地流动沙丘不同深度土壤渗漏特征被引量:8
《生态学报》2018年第22期7960-7967,共8页吴丽丽 程一本 杨文斌 朱斌 党宏忠 李卫 冯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306)
沙地的土壤深漏是沙地水分循环及水量平衡中的重要环节,对这一分量的准确测算,能够增进对沙地降雨的分配、转移及运输过程规律的认识。利用土壤深层水量渗漏测试记录仪(YWB-01),对毛乌素沙地典型的流动沙丘50、100 cm和200 cm的3个层次...
关键词:渗漏水量 降雨量 深度 流动沙丘 毛乌素沙地 
绿洲边缘夹粘沙丘持水特性被引量:4
《生态学报》2018年第11期3879-3888,共10页孙程鹏 赵文智 杨淇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30861;41501577)
夹粘沙丘是指剖面中分布有一层红褐色粘化层的沙丘,其夹粘层埋藏深度常在120—500cm左右,厚度在40—100cm之间,粘粉粒含量达到90%以上。夹粘沙丘人工梭梭固沙植被郁闭度在0.5以上,明显高于相同水热条件下的植被生产力,这可能与夹粘层通...
关键词:绿洲边缘 沙丘 夹粘层 持水性 
两类植物型沙丘上植物群落的异同及其对沙丘形态的响应被引量:6
《生态学报》2017年第23期7920-7927,共8页张萍 康经理 袁瑱 汤京 郝利霞 靳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301001);宁夏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启动基金项目(BQ12-009);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510749007);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Z1632)
为探究相同环境条件下发育的两类植物型沙丘上植物群落的异同点,以及相异点与沙丘形态的关系,对毛乌素沙地南缘盐碱地上相间分布的抛物线形沙丘和白刺灌丛沙丘分别进行形态学、植物群落学及土壤理化性质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抛物线形...
关键词:抛物线形沙丘 白刺灌丛沙丘 盐碱地 毛乌素沙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