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团事变

作品数:12被引量:3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温小鸿霍新宾邱捷郭华清徐方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史学月刊》《浙江社会科学》《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一名共产党员学生眼中的黄埔军校——以《张隐韬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2024年第5期88-98,共11页石慧 
黄埔军校是一所国共合作开办的学校,对国民革命的顺利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黄埔一期生、早期中共党员,张隐韬留下的个人日记,详细记载了黄埔早期招考和他在黄埔一期学习、训练及生活的实况,乃至对广州商团事变的个人观察,极具历史...
关键词:黄埔军校 张隐韬 第一次国共合作 广州商团事变 
商团事变:民初商人政治参与的实证考察被引量:2
《求索》2010年第3期206-209,共4页霍新宾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6HI-03)
以市民社会理论来分析商团事变的学者,因受国家与社会对立一元论研究取向的影响,通常着意于以商人为主体的"市民社会"同孙中山政府对抗的一致性,却忽略了其内部的差异性,即商人回应商团事变的心态层面的复杂性,而这种差异性、复杂性往往...
关键词:商团事变 广州商人 政治参与 市民社会 
平定商团事变: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公开反对
《文史杂志》2008年第1期53-55,共3页邓光汉 
1924年8月至10月.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遇到了一次严重的挑战.这就是“商团事件”。广州商团原是广州商界的武装自卫组织.主持者为受到帝国主义支持的买办、买办化商人或封建性浓厚的大商人。当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所确定的...
关键词:帝国主义 孙中山 广东革命政府 公开 广州商团 商团事件 “一大” 工农运动 
论广州大元帅府的投变寺产活动——兼论商团事变的原因被引量:4
《安徽史学》2007年第1期54-60,共7页郭华清 
1923年2月孙中山在广州设立大元帅府后,为了筹集军费和广州的市政建设资金,将广州的寺产作为市有财产收用、拍卖,掀起了一个投变寺产的运动。这次投变寺产运动持续了一年半,曾经在广州引起一场大风波,并间接引发了商团事变。本文就1923...
关键词:大元帅府 投变 寺产 
佛山商团与商团事变被引量:1
《史学月刊》2006年第11期49-54,共6页赵东亮 
佛山商团的成立,既是佛山自治、自卫传统的延续,也有当时社会秩序混乱的现实原因。初期它以“捕匪安良”为宗旨。1923年孙中山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大本营后,滇军驻扎佛山,对地方滋扰极大,佛山商人痛恨滇军。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扶助...
关键词:佛山商团 陈恭受 商团事变 滇军 佛山工联会 
中国共产党与商团事变被引量:1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39-43,共5页操家齐 
商团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出现的市民公开以武装形式反抗政府的事件。中国共产党对事变主张鲜明,目的主要是促进孙中山等“左转”,孤立打击国民党右派,促进工农运动发展,壮大其势力。共产党在事变过程中并非配角,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影...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商团事变 评价 
广州工人与商团事变被引量:1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21-25,共5页霍新宾 
因广州商团事变引发的工商阶级对抗,不仅是国共合作“扶助劳工”的政治动员的产物,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孙中山政府为挽救其危亡而刻意实施的权宜之策,并不意味着国民党已步入“阶级斗争”的理念正轨。随着商团的覆灭,此种阶级意识亦即呈...
关键词:广州工人 商团事变 阶级分野 
蔡和森与一九二四年广州商团事变研究被引量:3
《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2期90-96,共7页徐方平 
1924年广州商团事变爆发后,蔡和森以中共重要领导人和《向导》周报主编的特殊身分,以政治史研究范式为主要方法,在第一时间运用部分第一手材料对事变爆发的原因、性质和影响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处理事变的方案。他的研究具有...
关键词:广州商团 蔡和森 政治史 学术史 主编 政治性 研究者 中共 领导人 审视 
广州商团与商团事变——从商人团体角度的再探讨被引量:22
《历史研究》2002年第2期53-66,共14页邱捷 
以往关于广州商团事变的记述和研究 ,多偏重于革命政府方面 ,对商团方面的探讨明显不足。有关事变由英国和南北军阀阴谋策动的传统说法 ,迄今缺乏有力的证据。商团事变是广州商界同孙中山革命政府的冲突 ,其性质是反革命的 ,这场事变的...
关键词:广州商团 军阀 革命 孙中山 清末 历史特点 记述 证据 政府 冲突 
1924年广东“商团事变”再探被引量:7
《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124-131,共8页温小鸿 
1923年初 ,孙中山通过滇军、桂军、粤军的力量发动了讨伐陈炯明的战争 ,第三次在广东建立了政权。为了维持庞大的军队和“讨陈”战争的需要 ,孙中山必须想方设法满足诸路军阀贪得无厌的胃口。为此 ,孙中山及广东政府采取了过度“抽血”...
关键词:1924年 广东 商团事变 "讨陈"战争 财政危机 "扣械"事件 历史背景 成因 经济 社会矛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