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作品数:42被引量:9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欧阳可惺李长中刘大先张小青姚新勇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艺争鸣》《民族文学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文学年鉴》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本土化及路径问题
《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10期63-65,共3页李翠芳 
进入21世纪,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表现出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自省精神,诸多的研究者如姚新勇、李晓峰、刘大先等开展了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批评之批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本土化问题。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本土化诉求事实上反映...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 李晓峰 本土化问题 统一多民族国家 自省精神 生长路径 创新需求 路径问题 
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发展之背景——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研究之二
《百色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74-82,共9页欧造杰 
河池学院2021年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项目“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研究”(2021GCC008)。
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与批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一种独特现象并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背景和原因: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和文艺扶持政策的出台,为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兴起提供了制度和...
关键词:新时期 少数民族文学 文学批评 背景 
学术著作《文学与认同: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汉语作家文学思想研究》
《现代艺术》2024年第8期124-125,共2页李国太 
获奖/呈现情况2023年6月,该著作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书号:ISBN978-7-5733-1379-9。该著作首次提出“民族文学思想”的概念,将其引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力图在传统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注重作品民族特质、时代精神、艺术形式的基...
关键词:四川民族出版社 少数民族作家 作家文学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 双向影响 创新特点 民族特质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基本经验——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研究之一
《河池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8-15,共8页欧造杰 
河池学院2021年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项目“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研究”(2021GCC008)。
新时期以来,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空前繁荣,为文学批评事业提供了多方面的经验。其不仅建立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知识体系,明确了少数民族文学的概念,提高了少数民族文学的地位,繁荣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学学科的发展,而...
关键词:新时期以来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基本经验 批评共同体 地方性经验 文学批评机制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本土化及路径问题
《民族文学研究》2024年第3期15-23,共9页李翠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少数民族红色文学经典的生产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BZW 187)阶段性成果。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本土化问题反映着研究范式的创新诉求,也体现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体系建构的探索。要探讨该问题须尊重国家总体文学的话语模式,厘清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与西方理论资源之间对接的限度和程度,在多民族及多民族文学的...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本土化 国家学术 理论体系 中国经验 
“社会主义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理论话语演进史考(下)
《阿来研究》2023年第2期204-212,共9页姚新勇 易家玉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史及话语研究”(16BZW173)阶段性成果
二、“兄弟民族文学”话语的成型(1955—1957上半年)经过四五年的工作,国内各少数民族文学艺术运动初见成效,最早一批少数民族或兄弟民族作家也被发现或成长了起来,但是中国作协的相关工作,似乎还缺乏相应的跟进。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1...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 玛拉沁夫 中国作协 少数民族作家 八九十年代 批评理论 文学话语 第一封信 
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演变轨迹与价值选择
《百家评论》2023年第6期30-37,共8页李翠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少数民族红色文学经典的生产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BZW187)的阶段性成果。
从学科发展的规律性来看,系统寻绎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发展的轨迹和样态,在反观历史的维度上展望未来,是民族文学研究后续开展的前提。对少数民族文学批评进行批评之批评是考察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理论确立和精神指向的...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学科确立 边缘活力 学术互动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概念的生成与范式的转变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23年第6期75-80,共6页乌兰其木格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编号:22BZW184)的阶段性成果。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是随着“少数民族文学”概念的提出而出现的文学批评术语,特指除汉族文学之外的对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阐释的文章。但是,在“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建构期,批评实践不只是创作评论,还包括期刊著作的序跋...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 汉族文学 批评术语 意识形态性 批评实践 文学史编撰 文艺理念 
“社会主义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理论话语演进史考(上)
《阿来研究》2023年第1期233-240,共8页姚新勇 易家玉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史及话语研究”(16BZW173)阶段性成果
作为一种“现代性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产物,亦是一种新型的多民族国家工程的产物,这一观点已被学界普遍接受,学界也普遍认为少数民族文学经历了“社会主义少数民族文学”—“民族的民族文学”—“多民族文学”的演...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 多民族文学 批评理论 多民族国家 演变历程 现代性 社会主义 
论“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社会主义国家认同被引量:4
《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第5期67-76,共10页谢刚 张逸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研究”(项目编号:17CZW061)阶段性成果。
“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包含着明显的社会主义国家认同。借助“古今联结”的话语策略,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性,但主要以当时通行的阶级性和人民性原则诠释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批评依据阶级...
关键词:“十七年”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国家意识 批评策略 正反面人物 情感结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