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建构

作品数:2048被引量:4758H指数:2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袁周敏计红芳王雪玉夏玉琼邬玲琳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创伤视角下《半轮黄日》中奥兰娜的身份建构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5年第3期147-150,共4页黄俊颖 冯洁 
《半轮黄日》是尼日利亚女作家阿迪契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一部尼日利亚的“民族寓言”。本文运用朱迪斯·赫尔曼的创伤理论分析奥兰娜遭受心理创伤的经历,探讨其为实现创伤复原所做的不懈努力。奥兰娜的创伤复原伴随着身份变化而不断推...
关键词:创伤 身份建构 阿迪契 
社会学视域下悲剧人物的身份建构——以《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的受损身份建构为例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年第4期176-178,共3页张秀梅 
古希腊戏剧中悲剧人物的成功塑造离不开其植根于社会的身份建构逻辑。以《俄狄浦斯王》为例,俄狄浦斯的悲剧形象塑造反映了社会学视域下“受损身份”建构的三个路径,即负面标签的勾连、异己形象的突显、社会地位的丧失。就受损身份的戏...
关键词:身份建构 污名 受损身份 身份焦虑 激变 
《书店》的怀旧与身份建构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年第11期34-36,共3页李菊花 
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英国作家佩·菲茨杰拉德的生命书写研究”(XSP20YBC134)研究成果。
《书店》是英国战后作家佩·菲茨杰拉德的第二部小说,进入当年布克奖短名单。论文以弗萝伦丝和加玛特夫人为研究对象,以怀旧为分析视角,探讨两位女性人物的身份建构。弗萝伦丝独立开设“老屋”书店的举动,反映出她重构女性主体身份的努...
关键词:《书店》 怀旧 女性 身份建构 
内省与外瞻:双重视域下少女的身份建构与危机突围——浅析《女生日记》成长主题的诗意表达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年第6期123-126,共4页欧姮廷 
《女生日记》从自我和他者两种视角出发,通过青春期少女冉冬阳的蜕变诠释了少年成长的丰富内涵。从主体视角“向内看”,少女的成长离不开对“成长之性”的切身体验。月经初潮、身体发胀召唤了少女的身体意识,触发其对身体的省思,通过自...
关键词:《女生日记》 成长视角 身份建构 危机突围 自我同一性 
美国非裔的文化身份建构与第三空间内的抵抗——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论视角下的《拉格泰姆时代》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年第9期164-166,共3页梁思思 
E.L.多克托罗是美国一流的严肃小说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其作品《拉格泰姆时代》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众多批评家热衷于探究该作品的新历史主义的倾向,忽略了其背后蕴含的种族混杂性。笔者认为,《拉格泰姆...
关键词:E.L.多克托罗 《拉格泰姆时代》 霍米·巴巴 混杂性 第三空间 
荒谬与反抗--《不-不仔》中的反英雄人物形象分析被引量:2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年第7期146-149,共4页潘红运 
日裔作家约翰·冈田的《不-不仔》以“二战”时期日裔群体的拘留营和战争经历为背景,突破了传统的英雄神话,成功塑造了一群空虚荒谬的反英雄人物,向读者展现了“二战”后日裔受到美国霸权文化影响下的身份危机。通过分析小说中反英雄人...
关键词:《不- 不仔》 反英雄 反身份建构 多元文化主义 
从民族主义走向世界主义:叶芝戏剧中的文化身份建构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年第10期8-10,共3页胡则远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叶芝戏剧中的民族身份建构研究”(M18JC036)成果;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叶芝文学创作与爱尔兰国民教育研究”(18BWW051)阶段性成果。
文化身份建构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解构、重构、修正的过程。作家所处的不同历史政治语境往往决定了不同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战略。叶芝早期戏剧为爱尔兰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建构一种民族性文化身份。随着爱尔兰自治林的建立,爱尔兰需要建构更...
关键词:叶芝戏剧 多元文化身份 民族性 世界性 
符号学视域下的“反身份建构”——华裔作家伍绮诗作品的创作透视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年第10期11-15,21,共6页程晓雪 何高大 
广东白云学院校级项目立项研究项目。
伍绮诗的小说创作叙述了华裔后代莉迪亚以“无声”的方式告白于天下:“我”就是我,不是父母的影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小火苗。“我”有自己的想法,要按自己的方式行事……,《无声告白》和《小小小小的火》讨论“反身份建构”的问题如...
关键词:身份建构 反身份建构 存在符号 主体世界 
身份与记忆——《奥德赛》中相认标记的解读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0年第1期44-46,共3页莫秉熙 
身份与记忆是相辅相成的,身份认同既包括个人在不同生活语境中的个人经验,也包括当下的身份认同和回忆。奥德修斯的回乡之旅实际上是其身份的回归之旅,《奥德赛》呈现的五次相认中,奥德修斯对相认标记的使用意在唤醒双方的共同记忆,在...
关键词:《奥德赛》 共同记忆 个人记忆 身份建构 身份认知 
底层叙事中的身份认同与城市想象——以贾平凹小说《高兴》为例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年第11期139-141,共3页宋佳仪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正如吉登斯所说,城市并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产物,同时还是一种寻找意义的场所,因此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展开对异乡的想象,贾平凹的小说《高兴》就关注了游离在城市边缘的拾荒者群体。作品中苦难...
关键词:底层 身份建构 城市想象 生命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