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破裂

作品数:19被引量:2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明亮杨志根王景明朱守彪王平更多>>
相关机构:防灾科技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更多>>
相关期刊:《科技资讯》《青少年日记》《防灾科技学院学报》《中国科技信息》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南海西南次海盆V型尖端地壳岩石圈最终裂解的特征及过程
《地质科技通报》2023年第2期234-246,共13页罗盼 高圆圆 王厚金 任建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30537)。
为了明确南海西南次海盆V型尖端地壳岩石圈发生最终裂解的特征及其演化过程,通过精细的构造解释、断层活动性定量分析、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盆地原型分析、沉降速率分析、沉降史模拟等方法综合分析表明,南海西南次海盆V型尖端临界破裂区为...
关键词:西南次海盆V型尖端 地壳破裂 双拆离作用 原洋洋壳 
高原的沉默
《青少年日记》2015年第1期29-29,共1页马肖肖 
11月19日 晴 高原的沉默,也是一种幸福,让人开始思考白天和黑夜,思考这个世界。让时间再倒退,退回高原的童年。地壳破裂,撞击,你骨骼疼痛,但在生长。高原,我理解你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但是苦难所成就的伟大是任何安逸也无法给予的。我生...
关键词:地壳破裂 我生 这个世界 相对无言 秋夜雨 光里 静宁 用世 
东亚大地震前的手足口病爆发流行
《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第13期128-129,133,共3页明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4043)
东亚地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手足口病爆发流行后往往跟随着大地震的发生。大震前区域应力增强、地壳微破裂增多造成地内气体逸出,使得大气中气溶胶的浓度增大,有利于大气中病原微生物的生存、传播及变异。近地表空气中病原乃至...
关键词:手足口病 地震 微生物气溶胶 地壳破裂 地气 
低温降水对未来强震的指示意义
《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第10期44-45,共2页明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4043)
本文列举震前低温降水与强震相对应的案例。指出这种对应关系的内在机制是:震前地壳内应力增强裂隙增多,使地下气体大量逸出,大气中气溶胶浓度增大;从诱发寒潮,反射、吸收太阳入射辐射、改变云层性质及作为水蒸气凝结核造成降水等方面...
关键词:低温降雪 气溶胶 地壳破裂 
东南亚手足口病爆发流行对未来强震的指示意义被引量:1
《科技资讯》2012年第13期225-226,共2页明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4043)
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手足口病爆发流行后往往跟随着大地震的发生。大震前区域应力增强、地壳微破裂增多造成的地内气体逸出,携带大量本处于地球浅表的微生物进入大气。低层大气中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增大,大大增加了...
关键词:手足口病 地震 微生物气溶胶 地壳破裂 
大震前的霜冻与生物冰核数量增大被引量:1
《山西地震》2011年第4期36-39,共4页明亮 
文章列举震前霜冻灾害与强震相对应的案例,指出这种对应关系的内在机制是:震前地壳内应力增强裂隙增多,使大量土壤微生物逸出地表;这些微生物可附着在农作物上,作为细菌冰核提高作物细胞间水分的过冷却点温度,导致霜冻灾害。
关键词:霜冻害 细菌冰核 地壳破裂 土壤微生物 
对大地震前(后)短期低温气候的一种解释被引量:2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133-137,共5页明亮 
本文对大地震前(数月至一两年前)大范围低温与大震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确立了这种关系的普遍性;并对这种寒-震机制做出解释:震前地壳内裂隙增多,使大量(土壤)气溶胶进入大气,从吸收、反射太阳入射辐射及作为水蒸气凝结核造成降水两方面...
关键词:低温 (土壤)气溶胶 地壳破裂 
强震前的日月异常光象与气溶胶逸出地表被引量:2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125-129,共5页明亮 
本文对强震前有时出现的大气偏红散射、赤日、红月等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指出震前地壳中破裂增多,导致土壤气溶胶在大气中的增多,会使大气的选择性散射增强,引发上述现象。震前高浓度气溶胶粒子造成的衍射还会使日轮、月轮显得更大,...
关键词:强震 红日 气溶胶 地壳破裂 
印、澳板块边界分布与GPS资料用于对2004年Sumatra-Andaman岛地壳破裂测地学机制的再讨论被引量:1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2007年第1期30-36,共7页杨志根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天文地球动力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动力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资助课题
基于作者此前对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安达曼岛地震测地学机制的讨论,进一步根据McClos- key等人应用的INDI板块与AUST板块之间大致呈SW(≈S5)~NE(≈N2)走向的板块边界划分模型,利用GPS站速度资料,估计了沿整个苏门答腊-尼科巴岛地壳破裂...
关键词:GPS 地壳破裂 板块边界分布 板块间聚敛率 缅甸微板块 地壳破裂的测地学机制 
关于地壳板块成因的猜想
《地球信息科学》2006年第3期131-133,共3页王汝楠 
地壳板块的形成,是由于外来星球的撞击而造成的。太平洋就是巨大的撞击坑,大西洋则是撞击产生的地球背面的S形裂谷。地球上的水,也很有可能主要来源于这次撞击。
关键词:撞击 地壳破裂 地壳缺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