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区

作品数:1078被引量:1467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玉山王兴林继富王永桂谈国新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黄山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化遗产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法国生态博物馆的创设缘由及其影响被引量:1
《文化遗产》2024年第4期120-128,共9页胡小宇 
上世纪六十年代,各种思潮在西方风起云涌,法国克勒索生态博物馆在此背景下诞生。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生态博物馆,克勒索生态博物馆建立于施耐德家族一手打造的钢铁工业遗址之上,其创设理念是倡导社区参与、没有藏品的博物馆,并希望以此推...
关键词:生态博物馆 文化生态保护区 克勒索 非遗 社区 
论民俗学的地方性概念及对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再认识被引量:3
《文化遗产》2023年第1期109-119,共11页李牧 
南京大学新时代文科卓越研究计划“中长期研究专项”“新时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223000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地方性”是北美民俗学发展中的重要理论概念,贯穿了其历史全过程。“历史-地理”学派、区域民俗、城市民俗,以及跨境/跨文化的民俗传播和虚拟社区中的民间话语呈现等,便是“地方性”问题的具体表征。通过对北美民俗学界有关“地方性...
关键词:地方性 历史-地理学派 区域/城市民俗 跨国主义 虚拟社区 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化生态保护区旅游发展的实践模式与可持续路径研究被引量:8
《文化遗产》2022年第6期42-50,共9页谈国新 何琪敏 
云南省教育厅项目“滇西北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XM012020055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项目“乡村文化资源分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XM09201905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背景下,探索切合时代趋势的发展路径,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必然选择和要求。保护区建设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既对非遗顺应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增强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二者相辅相成、...
关键词:文化生态保护区 旅游业 实践模式 可持续发展 发展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协同立法模式探究被引量:6
《文化遗产》2022年第5期27-35,共9页妥学进 
国家民委2019年领军人才科研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法律保护制度完善研究”(项目编号:PMSR20002);湖北省人大2022年年度课题“民族地区人大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研究—以武陵山区恩施州湘西州协同发展为例”(项目编号:HBRDYJKT202214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现行法律法规为非遗领域协同立法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而国务院部门之间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实践经验为其提供了参考,同时,各地协同立法的尝试及非遗项目、非遗事务、非遗经济、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公园的跨越性,为其提供了现实基础。非...
关键词:非遗 文化生态保护区 协同立法 区域立法 
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公共性及其发展方向被引量:8
《文化遗产》2018年第4期24-30,共7页赵艳喜 
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公共性视域下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6DH72)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区域性整体保护的一个创举,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基于公共目的和公共利益建设,由政府主导,利用公共资源,强调民众参与和民众共享建设成果。这使其超越单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属性,呈现出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
关键词:文化生态保护区 公共性 融合共建 
“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被引量:101
《文化遗产》2013年第5期1-12,157,共12页黄永林 
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文科技函〔2011〕821号)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在阐释"文化生态"与"原生态文化"两个相关概念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面临的文化生态失衡的危机,探讨了"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创新,尤其重点研究了在"文化生态"理论观照下...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生态整体保护 文化生态保护区 
关于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几点思考被引量:32
《文化遗产》2011年第3期1-7,157,共7页宋俊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戏曲生态研究》(项目编号:10BZW07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化研究》(项目编号:08JJD840195);普通高校人文社科“十五”规划研究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06JDXM760001)阶段成果
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的一种新举措。文化的生态性、文化生态的系统性与文化生态系统的动态性与区域性,是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理论依据。自然生态保护区建设、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尤其是生态博物馆建设的...
关键词: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理论依据 实践基础 对策 
对近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几个重要问题的看法被引量:17
《文化遗产》2011年第1期17-22,157,共6页吴效群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至今没有形成清晰的学术发展脉络,积累有价值的理论认识。作者通过广泛阅读,选取文化生态保护区、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建设三个当前重要的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生态保护区 梭嘎生态博物馆 民俗学 公共文化建设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被引量:31
《文化遗产》2010年第4期24-30,66,158,共9页卞利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提出的创新性尝试,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和整体保护的重要途径。如何使保护区建设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文化生态保护与自然生态保护相结合、整体...
关键词:文化生态保护区 徽州文化保护实验区 问题与对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