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

作品数:945被引量:48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龙红李绍彬王玲娟张景科任伟中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重庆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足石刻光景层次及营造手法分析
《灯与照明》2025年第1期113-117,共5页黄海静 张缤月 刘窈汐 魏毅诚 黄恒瑞 谢佳利 叶智诚 宋思涵 
研究聚焦于光景学在石刻艺术中的应用。以大足石刻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分析大足石刻光景现状,指出光景学对石刻艺术中塑造形态、构建空间、强化情感和融于环境的影响;探讨大足石刻的光景营造手法,揭示了直射、遮光、漏光...
关键词:石刻艺术 光景营造 大足石刻 
大足北山石刻122号诃利帝母龛造像彩绘颜料及相关研究
《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4年第4期16-27,共12页雷雨 陈卉丽 何静 仉文岗 朱书茵 
重庆市大足区科技发展项目(DZKJ,2021ABB1001);重庆市科研院所绩效激励引导专项(cstc2021jxjl00004);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CSTB2022NSCQ-LZX0001)。
诃利帝母是我国佛教石窟艺术中最为流行的题材之一。大足石刻北山佛湾122号诃利帝母龛造像保存较好、雕刻精美、色彩丰富,是具有代表性的南宋佛教造像。本研究综合运用光学显微镜、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现代分析...
关键词:大足石刻 诃利帝母造像 颜料分析 多层彩绘 
砂岩质文物内部毛细水运移过程微电极响应特征被引量:1
《工程地质学报》2024年第1期120-132,共13页杨海清 陈池威 赵岗 周家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号:52179096);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号:cstc2021jcyj-msxmX0903)。
盐结晶病害是砂岩质文物中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可溶盐溶液在砂岩内部的毛细运移直接影响着文物保存的完整性。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因素影响下砂岩质文物内部中毛细水运移特征,以大足石刻砂岩材料为研究对象,自主设计了毛细吸水试验及微...
关键词:砂岩质文物 毛细水运移 可溶盐 电阻率测试 大足石刻 
重庆荣昌刘家庙新见南宋十圣观音窟初考
《敦煌研究》2024年第1期73-82,共10页邓新航 龙红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巴蜀石窟艺术编年与研究”(23EF226);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巴蜀石窟飞天艺术研究”(2020YBYS184)。
重庆荣昌刘家庙十圣观音窟是目前所见大足地区以外同类题材的唯一一窟。此窟雕凿于南宋绍兴年间,其造像粉本虽源自巴蜀地区宋代石窟艺术的中心——大足,但也并非完全模仿,而是加入了荣昌当地工匠的个性理解和设计创造。川东大足、荣昌...
关键词:重庆荣昌 刘家庙石窟 南宋时期 十圣观音 大足石刻 
基于巴蜀地域特色下的中小型石窟寺保护性建筑设计与实践--以大足石刻21处中小型石窟为例
《住区》2022年第4期122-129,共8页王涛 胡斌 刘晨 孙振宇 
项目编号:cstc2019jscx-msxmX0151,项目名称:山地湿热环境砖木历史建筑“劣化”评估体系建构与应用。
作为我国石窟寺存量中主体部分的中小型石窟一直以来并未得到相应的关注与保护。为响应“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及“石窟中国”保护工程,大足石刻选取急需保护的21处中小型石窟开展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针对巴蜀地区中小型石窟...
关键词:中小型石窟寺 大足石刻 保护性建筑 石窟中国 文物保护建筑 
大足石刻化生童子图像研究:以大足石刻大佛湾宝顶第18号龛为例
《艺术探索》2022年第2期51-58,共8页向静 龙红 
2013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大足石刻装饰图案设计特征及民俗文化内涵研究”(2013YBYS102);重庆市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巴蜀石窟艺术编年与研究”(2021NDZD17)。
莲花化生是《观无量寿佛经》中描述阿弥陀佛信仰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化生像。大足石刻三品九生的九组图像,以莲花、莲叶中或站、或坐、或跪等不同姿势的化生童子像造型来表现莲花化生的不同品级。宋代大足石刻莲花化生童子的创意设计...
关键词:大足石刻 莲花化生 观经 世俗化 艺术价值 
大足石刻云纹的装饰设计及意涵被引量:2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99-106,共8页向静 龙红 邓新航 
重庆市社科规划一般项目(2013YBYS102);重庆大学文科类跨学部跨学科项目(CDJKXB12005)。
云纹是大足石刻装饰窟龛数量最多、表现形式最为丰富活跃的纹样。大足云纹的基本样式主要有朵云纹、如意云纹、卷云纹、棉朵云纹、烟云纹、升云纹、灵芝云纹等。北宋之前,大足云纹基本继承了北方中原石窟晚唐时期的U形云纹样式,装饰的...
关键词:大足石刻云纹 装饰设计 象征意义 创新发展 意涵 
大足石刻观音冠饰设计特征研究被引量:1
《艺术设计研究》2020年第4期21-28,共8页向静 龙红 
2013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大足石刻装饰图案设计特征及民俗文化内涵研究”(项目编号:2013YBYS102);2012年重庆大学文科类跨学部跨学科项目“西南地区石窟艺术研究及其数字化应用建设”(项目编号:CDJKXB12005)的阶段性成果。
宋代的大足石刻是我国石窟艺术的最后一个高峰。大足石刻的造像题材相当丰富,其中尤以观音最为突出,不仅造像数量最多,而且造像种类最全,目前保存较完好者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山、石门山和妙高山等处。宝冠是观音身份的象征,庄严而华丽,具...
关键词:大足石刻 观音宝冠 装饰特征 本土演变 文化内涵 
从月食到日食--《大学科普》带我走进天文的世界
《大学科普》2020年第2期61-62,共2页刘龙 
2015年,天象精彩。那一年除了“常规”的流星雨、水星大距、行星冲日等天象外,天宇还发生了4次日食、月食,其中有两次能在中国境内看到。那一年我在大二(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就读药学专业),在《大学科普》杂志社靳萍老师的带领下,我参...
关键词:化学化工学院 大学科普 重庆大学 药学专业 天文观测 大足石刻 月食 流星雨 
“一带一路”视域下唐宋时期大足地区佛教民间信仰研究——以造像龛刻铭文为中心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86-91,共6页赵鑫桐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2016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一带一路’视域下唐宋时期大足地区佛教民间信仰研究--以造像龛刻铭文为中心"(IASP1611)
自汉代起,佛教便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原并辗转来到了川渝地区。而唐宋时期集中开凿的石刻群便是这一时期佛教兴盛的集中体现。大足石刻的宝顶山、北山等区域留下了宝贵的造像龛刻铭文,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造像镌记、刻经偈颂等内容,带有南...
关键词:大足石刻 造像铭文 多样化 世俗化 功能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