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艺术

作品数:28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龙红邱正伦冯洁熊笃刘健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西南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雕塑》《民族艺术研究》《文史杂志》《华夏文化》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重庆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隆昌石牌坊对大足石刻艺术的承继与发展被引量:2
《民族艺术研究》2013年第5期137-145,共9页龙红 黎娅 
2012年重庆大学文科类跨学部跨学科项目"西南地区石窟艺术研究及其数字化应用建设"(编号:CDJKXB12005);2011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巴蜀石窟群艺术研究及其数字化应用建设"(编号:NCET-11-055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四川隆昌石牌坊与重庆大足石刻同属巴蜀文化区,创制时间具有先后之别。本文拟从二者的地理位置、文化属性、雕刻技法特征、审美表现意象等方面展开讨论,力求探寻隆昌石牌坊对大足石刻艺术的承继与发展,并诠释其丰富的文化及伦理蕴涵。
关键词:隆昌石牌坊 大足石刻 雕刻技法 审美意象 文化及伦理 承继发展 
简论大足石刻艺术的瑰玮奇崛之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193-194,共2页龙红 王玲娟 
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项目"中国古代造物设计与神话传说研究"(CDJSK11005);项目负责人:龙红;重庆大学大类系列课程建设项目"艺术史系列课程"(2009008A);项目负责人:龙红
大足石刻艺术属于宗教艺术范畴。瑰玮奇崛之美在大足石刻中有着极佳的生成、生长以至不断壮大的艺术土壤。瑰玮奇崛之美与其他诸美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丰富并支撑起了中国石窟艺术史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众美悉备的艺术宝库。
关键词:大足石刻 宗教艺术 审美范畴 瑰玮奇崛 
论大足石刻艺术动与静的对比被引量:2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193-194,共2页龙红 
中国第四十四批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古代造物设计与神话传说研究"(20080440404);项目负责人:龙红;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大足石刻艺术研究"(2008JWSK132);项目负责人:龙红
大足石刻艺术中,存在着极为丰富的动、静对比关系,不仅表现在一像的自身造像中,更体现于像与像的组合构建里,还体现于像与周围环境的结合上。其于造像之动与静对比关系的把握,表现极为娴熟,充满了辩证色彩,从一个特殊方面显示了"技进乎...
关键词:大足石刻艺术 对比 动态 静意 
大足石刻艺术雕刻技法手段被引量:4
《民族艺术研究》2008年第4期32-38,共7页龙红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基金课题"十大石刻艺术研究"阶段性成果(08JWSK132)
大足石刻艺术,有着超迈不凡的艺术表现,成为晚期中国石窟艺术的最高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赖于雕刻技法手段的集大成。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石窟与摩崖相结合;二、多种刀法有机融合;三、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交互使用;四、圆雕与浮...
关键词:大足石刻艺术 雕刻技法 集大成 
论大足石刻艺术简洁与繁复的对比被引量:3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188-189,共2页龙红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大足石刻艺术研究”(2008JWSK132),项目负责人:龙红。
简洁与繁复的对比,常常与虚实对比密切相连,也即对一种对象进行不同角度和侧面审视所获得的视觉差异。大足石刻中的简洁与繁复的对比,或表现于一龛一窟之内的诸造像中,或表现于同一个较大的石刻群中,而同一尊造像身上所显示的简洁...
关键词:虚实对比 石刻艺术 大足石刻 繁复 简洁 审美自觉 艺术气氛 举例分析 
大足石刻艺术之世俗生活美探析被引量:2
《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140-143,共4页龙红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基金课题(2008JWSK132)
以宝顶山大佛湾石刻群为代表的大足石刻,是规模宏大的"两宋世风俗画迹",铸造了极为可观的世俗生活美的壮丽景观,当世民众尤其是北、南两宋时期的丰富社会生活十分直接地进入到了诸多无比辉煌的石刻画面的构筑之中,使其内在的思想意识"...
关键词:大足石刻 宝顶山石刻 世俗生活美 
中国早期佛教传播路线与摇钱树佛像--大足石刻艺术的历史成因探析
《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104-107,共4页龙红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基金课题“大足石刻艺术研究(项目号:08jwsk13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大足石刻发展成为中国石窟艺术的最后一个高潮———第三个高潮,经过了一个比较漫长而复杂的积淀过程,提示出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线路问题。不管是中国佛教艺术的"南传系统"说还是"北传系统"说,都在一定层面上肯定了四川地区是早期被染...
关键词:中国佛教 早期传播路线 摇钱树佛像 大足石刻艺术 历史成因 
论大足石刻艺术与环境的自然相生
《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103-107,共5页龙红 
大足石刻中的经典巨作之一——宝顶山石刻,与印度阿旃陀石窟构筑状况基本一致。艺术与环境的自然相生是众石窟追求的创造目标,但是,大足宝顶山石刻于此表现得更为突出,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取境、借境和造境,将艺术之美自然发挥到了淋漓...
关键词:大足宝顶山石刻 取境 借境 造境 
论大足石刻艺术的虚实对比被引量:4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191-192,共2页龙红 
关键词:虚实对比 石刻艺术 艺术感染力 艺术效果 艺术创造 大足石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