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艺术

作品数:28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龙红邱正伦冯洁熊笃刘健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西南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雕塑》《民族艺术研究》《文史杂志》《华夏文化》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人间佛国的时间共鸣初探——大足石刻艺术中的时间观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1年第18期65-67,共3页陈琳 
从大足石刻规划角度出发,从分析中国人的时间观,到探查时间观在石刻艺术中的体现方式和形式,通过美术考古的方式见物见人,探讨营建者赵智凤善世砺俗的美好愿望。设计诱导心灵感受,得出大足石刻通过时间观的营造获得与参观者的精神共鸣...
关键词:大足石刻 时间观 生命体验 主题创作 
大足石刻演变历程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思考
《美术教育研究》2018年第13期23-24,共2页王为为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74处5万余尊宗教石刻造像的总称。它开凿于初唐时期的永徽年间,至晚唐时期景福年间逐渐大兴;至五代时,大足石刻出现了第一个高峰;然后又兴盛于两宋时期,出现宝顶山造像,此为大足石刻第二个高峰期;之后逐渐凋零,明...
关键词:大足石刻艺术 历史发展 宗教 信息可视化 
走进大佛湾
《金秋》2014年第24期65-65,共1页苗连贵 
川东的大足县素称“石刻之乡”,境内石刻遍布,尤以宝顼、北山两处为最,其中宝顶山的大佛湾,集中了大足石刻艺术的精粹。
关键词:大足石刻艺术 大足县 宝顶山 
隆昌石牌坊对大足石刻艺术的承继与发展被引量:2
《民族艺术研究》2013年第5期137-145,共9页龙红 黎娅 
2012年重庆大学文科类跨学部跨学科项目"西南地区石窟艺术研究及其数字化应用建设"(编号:CDJKXB12005);2011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巴蜀石窟群艺术研究及其数字化应用建设"(编号:NCET-11-055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四川隆昌石牌坊与重庆大足石刻同属巴蜀文化区,创制时间具有先后之别。本文拟从二者的地理位置、文化属性、雕刻技法特征、审美表现意象等方面展开讨论,力求探寻隆昌石牌坊对大足石刻艺术的承继与发展,并诠释其丰富的文化及伦理蕴涵。
关键词:隆昌石牌坊 大足石刻 雕刻技法 审美意象 文化及伦理 承继发展 
大足石刻造像艺术世俗化的人类学审美指向被引量:2
《美术观察》2013年第4期103-105,共3页邱正伦 冯洁 
教育部2010年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0YJA760040)
大足石刻艺术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价值和意义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单纯佛教密宗道场的宗教信仰领域,熔铸了儒道释的思想文化精神要义。更进一步说,大足石刻的价值和意义绝不仅仅局限在巴蜀地区,事实上,大足石刻已经从更加...
关键词:大足石刻艺术 人类学 造像艺术 世俗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指向 审美 宗教信仰 
三教融合对大足石刻石窟造像的影响被引量:3
《雕塑》2013年第1期52-54,共3页刘健 刘晓 
在漫长的历史旅程中,以宋代造像为主体的大足石刻处在了一个特殊的时空位置,承载了一个变迁时代独特的精神内涵。大足石刻造像是中国融汇儒、释、道三教而自成一体的大型石窟群,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之林中一座让人惊异的丰碑。中国传统文...
关键词:大足石刻艺术 三教融合 石窟造像 
世俗生活与宗教世界的交融——评龙红《风俗的画卷——大足石刻艺术》
《艺术学界》2012年第2期290-293,共4页苏金成 胡媛媛 
大足石刻艺术的研究只是近年来才逐渐被人所重视,同为宗教艺术,它远没有敦煌、云冈、龙门那样声名远扬。其研究成果大都集中在若干篇片段式的论文之中,其系统性、深刻性远不能概括出大足石刻的全部价值。特别是美术史上关于大足石刻的...
关键词:世俗生活 摩崖造像 云冈 儒释道 永恒性 高浮雕 图像学 调伏 佛教中国化 三教合一 
简论大足石刻艺术的瑰玮奇崛之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193-194,共2页龙红 王玲娟 
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项目"中国古代造物设计与神话传说研究"(CDJSK11005);项目负责人:龙红;重庆大学大类系列课程建设项目"艺术史系列课程"(2009008A);项目负责人:龙红
大足石刻艺术属于宗教艺术范畴。瑰玮奇崛之美在大足石刻中有着极佳的生成、生长以至不断壮大的艺术土壤。瑰玮奇崛之美与其他诸美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丰富并支撑起了中国石窟艺术史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众美悉备的艺术宝库。
关键词:大足石刻 宗教艺术 审美范畴 瑰玮奇崛 
我爱家乡,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读《我寂寞的时候,菩萨也寂寞》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1期68-71,共4页王鸣剑 
长篇小说《我寂寞的时候,菩萨也寂寞》,以别出机杼的叙事艺术,将欲望化时代的爱情和浓得化不开的乡情,根植入大足石刻艺术的佛性中去拷问与抒写,直抵人性中的善与恶、美与丑。作者通过忆君面对人生变故和爱情无常所表现出来的豁达与宽容...
关键词:《我寂寞的时候 菩萨也寂寞》 欲望化时代 爱情救赎 大足石刻艺术 浓郁乡情 
大足石刻艺术中的人间情态被引量:1
《美术观察》2011年第10期108-108,共1页邱正伦 冯洁 
大足石刻以宗教为题材,因此,其形式本身的宗教意味肯定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在这里所要关注的,当然不是,至少不仅仅是就佛教的宗教题材去探讨其宗教价值,相反则是要穿越佛教这一宗教题材去探寻它的世俗化审美与其人类学特征,进一步...
关键词:大足石刻艺术 宗教题材 情态 宗教价值 世俗化 人类学 佛教 审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