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隐喻

作品数:23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朱沅沅张丹丹刘立辉孙彩霞高红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吕梁教育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探索《羚羊与秧鸡》中圣经原型式的隐喻
《戏剧之家》2017年第15期245-245,共1页崔婷婷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羚羊与秧鸡》所书写的末世景观具有强烈的人类启示录意识。国内外学者主要运用生态主义、女性主义、科技伦理等视角去解读这部作品。本文运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的方法,分析《羚羊与秧鸡》对圣经洪水神话的隐喻...
关键词:阿特伍德 原型批评 圣经隐喻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悲惨世界》中冉阿让心灵救赎的圣经隐喻被引量:1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102-104,共3页华广道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描写冉阿让心灵救赎的过程时运用了圣经隐喻。文章分析了冉阿让从浪子回头获得救赎到救赎他人,最终自戒救赎的升华,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冉阿让心灵救赎的圣经隐喻。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悲惨世界》 冉阿让 圣经隐喻 
《浪子回家》中的圣经隐喻结构分析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第12X期107-108,共2页赵军涛 
安德烈·纪德由于自身经历及人格的复杂性,文学创作的丰富性,至今在世界文坛中都独树一帜。自其作品问世以来,引来了不少评论家的研究。纵观目前对纪德研究的现状,我们发现研究者都将目光聚焦于纪德某一作品上,如《窄门》《背德者》等,...
关键词:结构分析 背德者 纪德 卞之琳 中国期刊网 安德烈 世界文坛 叙述模式 犹太民族 文学创作 
《天国花园》的双重文本与圣经隐喻
《芒种(下半月)》2014年第10期80-82,共3页赵军涛 
《天国花园》有世俗和宗教两个文本。安徒生通过世俗文本反映了丹麦的社会现实,通过对圣经文本的引用和变异却表达了宗教神学观照下的另外一种意义。双重文本的运用是为了表明安徒生通过童话世界思考丹麦的处境和选择。
关键词:《天国花园》 伊甸园 隐喻 
《胎记》中的圣经隐喻解读被引量:2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40-42,共3页刘文洋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项目立项课题(JG12DB181);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度重点课题(WYZD13037)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的含混性引发了历代读者的多角度解读。《胎记》是霍桑的短篇佳作之一,霍桑有意将《胎记》置于圣经的隐喻体系之中,这为读者解读《胎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通过分析《胎记》...
关键词:圣经隐喻 胎记 原罪 科学 救赎 
神圣之光——《圣经·创世记》中光的隐喻被引量:2
《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7X期96-97,共2页汤婷婷 
在西方传统文化中,光具有丰富的宗教内涵,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圣经·创世记》文本为依托,将光置于西方有关上帝创世的文化语境之下,对光的圣经隐喻进行解读。《圣经·创世记》中的光具有太阳、月亮、星星以及火等多重载...
关键词:《圣经·创世记》  圣经隐喻 
圣经的象征与隐喻——评斯坦贝克作品中的圣经主题被引量:1
《外国语言文学》2014年第3期211-215,共5页张昌宋 李玲 
本文分析了斯坦贝克文学作品中的圣经主题,尤其是他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和《人与鼠》,旨在讨论斯坦贝克对圣经及其象征与隐喻的文学性使用和艺术技巧,如作品的题目、人物的名字、小说的结构及事件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小说的主...
关键词:斯坦贝克 圣经象征 圣经隐喻 
斯坦贝克弑兄故事与圣经隐喻
《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2期73-79,共7页田俊武 
在人类的伦理禁忌中,兄弟背叛与弑杀是一种比乱伦更古老、更厉害的伦理罪行,它的社会表现形式就是国家和种族内部的战争。斯坦贝克在其一生的文学创作中,始终关注人类历史中永恒存在的兄弟背叛与弑杀行为。他认为,人类几千年的兄弟背叛...
关键词:斯坦贝 克该隐一亚伯 兄弟相残 伦理关注 
创作结构视角下的海明威作品解读——以《永别了,武器》中的圣经隐喻为例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05-106,共2页黄守岗 
黑龙江省教育教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0124172
国内外对于海明威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颇多且相对全面,但主要都集中在对其作品的战争主题、爱情主题、硬汉形象等方面,对于海明威作品潜藏的内在创作结构研究关注的却还不够。海明威作品中《圣经》给予的影响远非叙事节奏及语言简洁等方...
关键词:海明威 圣经 《永别了 武器》 
《蝇王》中的宗教内涵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165-166,共2页尹迪 
英国小说家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1954年出版并于198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蝇王》大量采用了《圣经》隐喻的描写手法,渗透了《圣经》所表达的"人类原罪论"的思想,从而很好地深化了作品主题:即经过过二次世界大战的人们的生活伴随着残...
关键词:戈尔丁 圣经隐喻 原罪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