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可以怨

作品数:135被引量:15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袁劲廖春艳邓乔彬王伟丽罗立乾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贵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槐聚诗存》中“诗可以怨”的诗学考察
《景德镇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7-12,共6页钟文榕 周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ZW177);闽南师范大学校长基金项目(sk19014)。
学者钱钟书曾从文学意义上深刻重释“诗可以怨”,认为这个概念是“常谈”与“套板”,但牵涉非常重要的诗学问题。其旧体诗集《槐聚诗存》中就有大量的“怨诗”,这为“诗可以怨”的诗学考察提供了典型的考察对象。就文学来源而言,钱钟书...
关键词:钱钟书 诗可以怨 《槐聚诗存》 诗学考察 
“以射喻怨”与“诗可以怨”命题的意义生成被引量:4
《文艺研究》2019年第8期45-55,共11页袁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怨’与中国文论的批判精神研究”(批准号:18CZW001)成果
先秦诸子常用射箭之喻论说"怨"与"不怨"之理,这类"以射喻怨"可作为解诠"诗可以怨"命题的互文本。《论语》只提"可以怨"而未明言因何怨、何种怨、如何怨与不怨,孟子借"越人/其兄关弓而射之"辨析"《小弁》之怨"与"《凯风》何以不怨",填补...
关键词:诗可以怨 命题 意义生成 先秦诸子 《论语》 《凯风》 双重语境 选贤任能 
从《孔子诗论》到《诗序》:“诗可以怨”命题的本义、互文与转义
《理论月刊》2019年第7期46-53,共8页袁劲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怨’与中国文论的批判精神研究”(18CZW0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中国文论关键词研究的视角与方法”(2018M641588)
出土文献《孔子诗论》与传世典籍《诗序》可作为解诠《论语》中"诗可以怨"命题的互文本。取《论语》与《孔子诗论》相参照,可知孔子所论之"诗"其实兼顾"志意"与"情志"两端。随着汉儒聚焦"怨刺上政"的教化义,反复强调"诗"的政治功能,孔...
关键词:诗可以怨 孔子诗论 论语 诗序 
“直”与“婉”的分途和变奏:汉魏六朝“诗可以怨”美学阐释的历史展开被引量:1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145-154,共10页袁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怨’与中国文论的批判精神研究"(18CZW00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怨"本是一种冤屈不平、蕴而不发的负面生存体验。借由"诗可以怨"命题的转换与推动,道德伦理与政治语境中的"怨",经两汉《论语》注疏与屈原评价论争,开始进入文学与文论话语,其正向审美价值亦随之彰显。汉魏六朝"诗可以...
关键词:诗可以怨 美学阐释    
题眼、语境与近反义:拓展“诗可以怨”命题研究的三个向度被引量:1
《青海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155-162,共8页袁劲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怨’与中国文论的批评精神研究"(18CZW001)
立足于"国学视野"与"大文论观",可实现中国传统文论命题"诗可以怨"研究在文字、文化、文学三个向度上的新拓展。"怨"是"诗可以怨"命题的"题眼",故从文字学层面"释名以彰义",辨析"怨"和"恨""愤""怒"等近似范畴在情感浓度与表达方式上的...
关键词:诗可以怨  文论命题 
“诗可以怨”:借以“观风俗,知得失”——论中国口头歌谣的“载道”传统及其“诗学”特征
《语文学刊》2018年第3期14-22,共9页张文杰 
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文以载道’传统与中国当代民谣传播导向研究"(16BZW027)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国自古盛产民谣、歌谣(也称顺口溜),这些民谣反映出民间百姓对当时的政治、民俗和风气变化的评价与态度。虽然民谣来自偏僻乡野,有点不登大雅之堂,而且口头表达显得粗糙肤浅,甚至有点下里巴人、俗不可耐的味道,但这种草根文学的诗性...
关键词:口头民谣 诗学特征 美刺精神 载道传统 
李攀龙“诗可以怨”说探论被引量:2
《文学遗产》2018年第1期133-143,共11页孙学堂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多视角下的明代文学复古研究"(项目编号14BZW061)阶段性成果
嘉靖后期李攀龙论诗一再强调怨情抒写,主张把厌弃污浊世俗的高洁情操表现得慷慨激烈,甚至将其提高到"诗教"高度,为"诗可以怨"这一传统命题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在李攀龙的诗论中,"诗可以怨"说具有本体论意义,能够代表严嵩当国时期后七...
关键词:诗可以怨 李攀龙 复古论 
孔子“诗可以怨”之本义及其悖论解读被引量:2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10-15,共6页钟明善 廖春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5B2W012)
孔子在仁德修养方面不主张怨,但在事君政事方面却是主张怨的。"诗可以怨"的本义是士人借用诗三百以讽谏政事,且并未有"怨而不怒"的要求。"诗可以怨"这一看似与孔子仁德相悖的主张,实质上却正是孔子推行仁德、以仁为本的政治实践的表达...
关键词:可以怨 诗三百 用诗 怨而不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