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特征

作品数:118被引量:13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煜斓张海沙陈涵平陈冬梅曾方荣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探寻中外音乐文化融合之道
《中国出版》2024年第20期70-70,共1页马斌 
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地方早期数学英才甄选与培育对策研究”(DHA210345)研究成果。
中国音乐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吸收自古有之。伍维曦的《胡琵琶与乐以载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一书,以当代中国本位意识,围绕西方古典音乐在汉语语境中的理解以及作品式音乐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音乐“古今之变、中西之...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学 诗学特征 文化融合 西方古典音乐 诗词意境 中国音乐文化 本位意识 音乐理念 
论金庸武侠小说的神话诗学特征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25-30,共6页胥志强 张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灾难神话中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研究”(20BZW191)。
金庸作为武侠文学巨匠,其笔下的武侠世界不仅植根于世俗生活,更是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独属于中国文化的神话体系,“气”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神话因素。以气的神话属性为依托,金庸在武功的神话想象、侠客修炼方式上皆体现了神话诗学的创作导向...
关键词:金庸 神话诗学  当代神话 
论葛译《生死疲劳》中诗学特征的传递与变异——基于文学文体学视角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64-70,共7页于亚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1BYY008);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24XWY03)。
基于文学文体学二元论理论,对《生死疲劳》葛浩文译本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葛浩文在尽量保持原文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通过抽象表达与具象表达的相互替换、转换句子形式、使用押韵等方式,增强了小说译文语言的陌生化效果和诗学特征。这种...
关键词:翻译 诗学 文学文体学 《生死疲劳》 葛浩文 
你想要看出怎样的现实?——评《看的恐惧:中文科幻的一种诗学》
《小说评论》2024年第2期62-67,共6页李思逸 
近年来,中文科幻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门显学,美国韦尔斯利学院的宋明炜教授无疑是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宋明炜自2012年举起“中国科幻新浪潮”的旗帜,既是英语学界系统探讨中文科幻的首位学者,亦是当代中国科幻小说走向世界的重要...
关键词:中国科幻 诗学特征 走向世界 猫头鹰 韦尔斯利 英文专著 新浪潮 英语学界 
镶嵌性、生成性、修正性:苏克尼克《马赛克人》中的后现代叙事诗学特征被引量:1
《当代外国文学》2023年第3期12-18,共7页王莹 陈世丹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重大项目“后现代文学伦理学的中外平行对比研究”(22XNL017)阶段性成果。
罗纳德·苏克尼克的小说《马赛克人》创作于后大屠杀、后冷战的背景下,蕴含了他对这一时期小说创作与自我意义的思考。本文通过分析小说的镶嵌性、生成性、修正性等主要特征,勾勒出苏克尼克的后现代叙事诗学。镶嵌性强调在后现代整体缺...
关键词:罗纳德·苏克尼克 《马赛克人》 镶嵌性 生成性 修正性 
探究翻译实践空间的诗学特征——评《汉英翻译学:基础理论与实践》
《新闻爱好者》2023年第5期I0010-I0011,共2页袁翔华 
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翻译作为实践的空间诗学描述”(项目编号:17YY15)。
根据列菲伏尔空间批判理论,翻译实践也是一种空间生产。全球化空间重组的社会背景下,对外译介的推进研究,翻译实践空间成为翻译论评的重要维度。以翻译实践作为背景去描画意义发生动态变化的空间,译者在原文空间中行走,文本内外的语言...
关键词:译者的主体性 翻译实践 物理运动 基础理论与实践 汉英翻译 诗学特征 列菲伏尔 对外译介 
《圣遗诗集》的诗学特征与近代古典诗学主潮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106-112,共7页郑升 
2020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近代名士杨钟羲别集整理与研究”(2020YBWX161);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晚清民国新旧体诗话批评文献整理与阐释研究”(21BZW048)。
《圣遗诗集》是清末名士杨钟羲唯一刊布的诗歌别集,其“叙事作诗”之大事与小事、“变风变雅”之沉郁与平静,以及编年体例等特征凸显了诗史传统在近代的通变,与“诗补史”“重倡诗教”等近代古典诗学主潮相关联、相参证,成为时代转型大...
关键词:近代诗学 杨钟羲 《圣遗诗集》 诗史观 通变 
《子夜》语言的“如火如荼之美”
《新华文摘》2023年第5期163-163,共1页文贵良 
文贵良在《社会科学》2022年第9期撰文指出,对《子夜》的语言之美,虽早有吴宓“如火如荼之美”的赞语,但挖掘不够。《子夜》中都市物语、金融行业话语、青年知识分子的“俏皮话”、工人群体的“大众语”,立体呈现了现代都市上海的肌理,...
关键词:《子夜》 叙事者 诗学特征 青年知识分子 吴宓 大众语 现代都市 金融行业 
论古泽尔·雅辛娜长篇小说《祖列依哈睁开了眼睛》的诗学特征
《花溪》2022年第21期0091-0093,共3页崔恩丽 
古泽尔·雅辛娜,当代俄罗斯著名鞑靼女作家。《祖列伊哈睁开了眼睛》是其长篇处女作,作品一经发表便接连获得多项文学奖,作家本人也成为“大书奖”得主。2016年,《祖列伊哈睁开了眼睛》被人民文学出版社评为“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关键词:《祖列伊哈睁开了眼睛》 民间传说 颜色隐喻 
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诗学特征与诗性智慧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1-11,共11页屈永仙 
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中国史诗学”。
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是傣族诗歌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兼有口头传承与书面传承两种模式,至今在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流传着许多手抄本。《巴塔麻嘎捧尚罗》继承了古歌谣的特点,诗行简洁精炼,用词经典优雅。史诗中的夸张数字描写是...
关键词:创世史诗 《巴塔麻嘎捧尚罗》 口头传统 宇宙观 生态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