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可以怨

作品数:135被引量:15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袁劲廖春艳邓乔彬王伟丽罗立乾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贵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诗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槐聚诗存》中“诗可以怨”的诗学考察
《景德镇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7-12,共6页钟文榕 周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ZW177);闽南师范大学校长基金项目(sk19014)。
学者钱钟书曾从文学意义上深刻重释“诗可以怨”,认为这个概念是“常谈”与“套板”,但牵涉非常重要的诗学问题。其旧体诗集《槐聚诗存》中就有大量的“怨诗”,这为“诗可以怨”的诗学考察提供了典型的考察对象。就文学来源而言,钱钟书...
关键词:钱钟书 诗可以怨 《槐聚诗存》 诗学考察 
钟嵘《诗品》与中国感伤诗学传统
《许昌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22-28,共7页吴嘉璐 
钟嵘的《诗品》是认识中国感伤诗学传统的重要理论著作。钟嵘先在《诗品序》中提出了"诗可以怨",将"怨"视作诗歌的本质属性之一,并将"怨"由"怨刺"的含义进一步转变为"哀怨",由此"怨"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动力和美学追求,"感伤"的重要...
关键词:钟嵘 《诗品》 诗可以怨 感伤 
日常怨情的道德化及其诗学合法化
《中国文学研究》2020年第3期59-65,123,共8页廖春艳 
湖南省社科联项目“怨:诗歌美学的一个范畴”(XSP18YBC134)。
本文在心理学分析的基础上还原了怨如何进入诗学的过程。日常怨情因自我受伤感、外向责咎性、无能感、隐忍而未发的敌意及价值自设等特性而毒害心灵。孔子"诗可以怨"命题道德化改造了具有负面意义的日常怨情,使其在政事领域合法化。依...
关键词:日常怨情 道德化 诗可以怨 
“诗可以怨”:借以“观风俗,知得失”——论中国口头歌谣的“载道”传统及其“诗学”特征
《语文学刊》2018年第3期14-22,共9页张文杰 
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文以载道’传统与中国当代民谣传播导向研究"(16BZW027)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国自古盛产民谣、歌谣(也称顺口溜),这些民谣反映出民间百姓对当时的政治、民俗和风气变化的评价与态度。虽然民谣来自偏僻乡野,有点不登大雅之堂,而且口头表达显得粗糙肤浅,甚至有点下里巴人、俗不可耐的味道,但这种草根文学的诗性...
关键词:口头民谣 诗学特征 美刺精神 载道传统 
刘涛著《通三统》之诗学旨向简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12期212-219,共8页陈润华 
一 “通三统”之说本诸公羊家语,甘阳也曾用之比拟千年中国、百年中国和改革后之中国。刘涛言《通三统》一书所指乃是晚清、民国和当下,通常我们的历史观,亦以三个大时代而分现代中国,故“通三统”实欲整全三个大时代。这种历史观,即...
关键词:现代中国 诗可以怨 诗教 诗经原始 贾植芳 精神困境 变风 诗可以观 激进主义 周颂 
“诗可以怨”:社会转型前后的平民话语与政治期待--从民谣传播特征看中国当代民谣的平民立场与诗学价值
《青海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157-161,共5页张文杰 王洪所 王运歌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中国当代民谣的文学色彩与大众文化特征研究”(批号:2011SK444)
歌谣是我国平民文化的重要载体,尤其是民间歌谣,更具有形式活泼、内涵丰富和感染力深厚的特点,其以独特的视角较为全面地反映出民众的生存状况和情感意愿。当代民谣是社会转型时期平民百姓对世风人心的变化,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民间评价...
关键词:转型时期 当代民谣 大众话语 政治期待 诗学价值 
诗可以怨——试论“豪放”范畴的诗学基础
《船山学刊》2009年第3期123-125,共3页于永森 
孔子"诗可以怨"的诗学思想是"豪放"这一美学范畴生成的坚实基础,对"豪放"的研究长期以来基本上局限在词学的领域之内而未顾及此基础,导致不能窥见其全面而丰富的美学内涵,造成了词学史上对它的排斥态度。这种情况的发生,和中国古代政治...
关键词:孔子 诗可以怨 豪放 温柔敦厚 中和 
“典乐”制度与“诗可以怨”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60-64,共5页刘金荣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1524048
"诗可以怨"首先作为文学的功能价值论,后来引申到创作论,这种诗学理论的演变与周代"典乐"制度的兴盛与崩坏息息相关。文章通过对先秦"典乐"制度下诗与乐的关系论述,探讨这一诗学命题的社会文化根源,从而进一步阐释周代的诗学精神。
关键词:典乐 诗可以怨 诗学精神 
“诗可以怨”与物哀——中日诗学理论浅析
《思想战线》2008年第S3期61-63,共3页张晓丽 
"诗可以怨"与"物哀"分别为中日诗学中传统而重要的观点。由于日本文论的形成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因而这两个诗学观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另一方面,因为自然、文化环境的差别,造成这两种观点在本质意义上的差异,从中折射出两国民族不同的...
关键词:诗可以怨 物哀 诗学 
“诗可以怨”反诘被引量:3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6期112-115,共4页章桉 
"诗可以怨"及其相关论断一直是中国传统诗论的重要命题,它在当代的彰显得益于钱钟书先生的一次演讲,随后重申者和推崇者辈出。然而通过对这个命题的诘问,我们发现:这一命题虽然占有历史的合理性,在逻辑和学理上却是存在一定的漏洞。"诗...
关键词:文学 诗学 诗可以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