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精神

作品数:103被引量:10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崔花艳詹玲姚小鸥李凯罗琳会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四川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青年课题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司马迁“发愤著书”精神对汉魏六朝诗歌的影响被引量:1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9期14-20,共7页苏悟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历代古文选本的整理及研究(17ZDA247)。
司马迁“发愤著书”精神可细分为“发愤”精神和“著书”精神两个向度。“发愤”精神是对屈赋“发愤以抒情”诗学传统的发扬,“著书”精神是对《左传》“三不朽”文化思想的承继。二者都对汉魏六朝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前者激发了...
关键词:《史记》 诗学精神 发愤著书 立言 三不朽 
“三曹”诗学的理论构成及其精神传承
《南京社会科学》2022年第8期114-123,共10页李健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诗歌的语言艺术原理及其历史生成规律”(18ZDA279)的阶段性成果。
“三曹”诗学是以“三曹”“七子”等人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家通过创作实践和理论阐发自主生成的文学和美学思想。它以创作实践彰显为主,以理论阐发为辅,是一种潜在诗学。经过后世理论批评家的总结、归纳和提升,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内涵,成为...
关键词:“三曹”诗学 中国古代诗学精神 理论构成 精神传承 
论曹操对儒家诗学精神的实践被引量: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11-15,20,共6页贾名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6年科研课题"<淮南子>审美理想与文化构建研究"(16BZX112)
曹操推尊儒家经典,信守儒家的诗学精神。他对儒家诗论的贡献不是理论阐述,而是创作实践。曹操的诗歌散文作品抒发了盛世太平、国家统一、追慕圣贤的理想,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真切关心民生疾苦,推遵孝道、厚重人情、奉忠崇义,表...
关键词:曹操 儒家诗学精神 “兴、观、群、怨” 
学缘与血缘互涉背景下两汉韦氏诗学精神嬗衍论析
《求是学刊》2017年第4期120-128,共9页王伟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文化转型与唐代关中文学群体互涵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6XZW009
韦孟、韦贤于西汉前期传续《鲁诗》师法,宕至昭、宣之世,韦玄成、韦赏在师法基础上将学缘、血缘融合,开创出颇具家族特色的《鲁诗经韦君章句》,使其成为家法的主要内容。受时势与学思迁变影响,伴随诗法嬗衍,自昭、宣以降,韦氏诗学呈现...
关键词:韦氏诗学 诗法嬗衍 诗学转关 
“备物致用”:论诸子时代“经世致用”诗学精神的成熟
《江海学刊》2016年第6期192-200,共9页杨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简帛文献与诸子时代文学思想研究"(项目号:11BZW003)的阶段性成果
西周礼乐文化是中国古典艺术精神生长的重要文化土壤,"诸子时代"是中国古典诗论成熟的黄金阶段。西周礼乐"演诗"是集中体现西周礼乐文化精神的综合艺术形式,《诗》是生动反映"经世致用"诗学精神的文本典范,诸子时代文化群体在思想论说...
关键词:“诸子时代” “经世致用” “演诗” 战国楚简 
“生命之树常青”——论中国诗学精神之返本与开新
《中文自学指导》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陈伯海 
国家社科“十·五”课题《中国诗学之现代观》一书的结语部分
《中国诗学之现代观》一书,顾名思义,是要站在现时代的观照点上,就我们民族的诗学传统作一点阐释工作,这既是现代人有关古代传统的一种理解,而亦体现了现代化文明建设对于开发传统资源的特定的期待。因此,在经过方方面面的考察之...
关键词:诗学精神 中国诗学 民族文化传统 生命 诗学传统 传统资源 文明建设 时代条件 基本精神 结语部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