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蹼铃蟾

作品数:19被引量:6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云李文辉赖仞刘衡申吉泓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药理学通报》《巢湖学院学报》《中国生物学文摘》《农家书屋》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海南省教育厅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17β-雌二醇对棘胸蛙生长发育及性比的影响
《当代水产》2024年第5期69-70,共2页周洁 何淼鑫 谭禹 李娟 张廖瑞林 向建国 
1前言两栖动物生长普遍存在着两性差异现象,有的表现为雌性生长速度快,成年个体大于同龄雄性,如滇蛙、斑腿泛树蛙、北仑姬蛙;有的表现为雄性生长速度快,成年个体大于同龄雌性,例如大蹼铃蟾、沼蛙、棘胸蛙等。因此,控制两栖类性别和单性...
关键词:大蹼铃蟾 两栖动物 姬蛙 斑腿泛树蛙 棘胸蛙 两性差异 单性养殖 生长速度 
密度对大蹼铃蟾蝌蚪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初探
《四川动物》2019年第5期544-548,共5页姚冲学 王方 王智红 吕婷 刘宇 肖剑 陈明勇 
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2018年两栖动物观测(云南玉龙雪山观测样区)
为了分析密度对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蝌蚪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将大蹼铃蟾蝌蚪分别饲养在A组(30只/L)、B组(60只/L)和C组(90只/L)3个不同的密度条件下,每天定时定量喂食和换水,每隔5 d测量和记录1次蝌蚪的全长、尾长、体宽和死亡数...
关键词:大蹼铃蟾 蝌蚪 密度 生长发育 存活率 
大蹼铃蟾的两性异形被引量:6
《四川动物》2019年第2期194-199,205,共7页姚冲学 吕婷 王方 黄元 肖剑 陈明勇 
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2018年两栖动物观测(云南玉龙雪山观测样区)
2018年6—8月,测量采自云南省昆明市金殿水库后山的71只(47♂,24♀)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成体的体长、头长、头宽等15项形态特征指标并检验该物种的两性异形。结果表明:雄性平均体长为53.54 mm±1.14 mm,雌性平均体长为52.74 mm±1.45...
关键词:大蹼铃蟾 两性异形 性选择假说 
伤口无疤愈合,可请大蹼铃蟾来帮忙
《大众科学》2019年第2期9-9,共1页
人体创伤修复后的疤痕,不仅会影响容貌美观,还可能导致严重的临床功能障碍。如何促进组织再生修复又避免和减少疤痕形成,是人们一直努力探究的课题。2019年初,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从两栖动物大蹼铃蟾的皮肤中发现了一种孔道...
关键词:大蹼铃蟾 愈合 伤口 动物研究所 创伤修复 组织再生 蛋白复合物 脊索动物门 
大蹼铃蟾身上找到伤口无疤痕愈合新线索
《农家书屋》2018年第9期5-5,共1页
我国科学家从两栖动物大蹼铃蟾的皮肤中发现了“孔道形成蛋白复合物”,该复合物能促进皮肤组织再生和修复,使伤口无疤痕愈合。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美国实验生物学学会联合会会刊》上。
关键词:伤口 两栖动物 国际期刊 研究成果 科学家 联合会 生物学 复合 
大蹼铃蟾的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序列分析
《巢湖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71-75,共5页张雁 韩毛振 罗学才 王晶晶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KJ2011Z314);合肥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1KJ11)
脊椎动物的线粒体DNA(mtDNA)是一段长度约为15-22Kb的环形片段,具有相对的保守性。D-loop区是线粒体基因组中的非编码区域的一部分,具有控制和调节的功能。本文采用LA-PCR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研究了大蹼铃蟾的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序列,...
关键词:大蹼铃蟾 线粒体基因组 D—loop 串联重复序列 
大蹼铃蟾冬眠前后肥满度分析及部分内脏器官的变化被引量:2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2年第5期66-70,共5页孙鲁夫 芦静 张庆 夏建平 
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科研开放基金(ZK09A314)资助;云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重点学科建设经费(XKZ200904)资助
于2008年10—11月和2009年3—4月,测定了昆明市东北郊大蹼铃蟾冬眠前后的整体肥满度、躯体肥满度、肝系数、脂肪体系数及生殖腺系数等生理指标,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整体肥满度K和体质量/体长指标KWL在不同性别间变化有差异...
关键词:大蹼铃蟾 肥满度 肝系数 脂肪体系数 生殖腺系数 
大蹼铃蟾皮肤白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抗体制备被引量:1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1期44-47,共4页张英霞 满初日嘎 张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170195;30470380);海南省自然基金项目(80623);海南省教育厅项目(Hj200731)
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在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皮肤中得到其白蛋白(BmA-skin).该蛋白具有较强的胰蛋白酶抑制活性.用0.5mg/只BmA-skin作为免疫源免疫大白兔,经三次免疫后,抽取大白兔血液,分离血清,饱和硫酸氨沉淀,获得抗B...
关键词:大蹼铃蟾 白蛋白 多克隆抗体 
大蹼铃蟾皮肤白蛋白的胰蛋白酶抑制活性研究被引量:2
《科技通报》2008年第2期167-170,176,共5页张英霞 满初日嘎 张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170195;30470380);海南省自然基金项目(80623);海南省教育厅项目(Hj200731)
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在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皮肤中得到其白蛋白。该蛋白有强烈抑制胰蛋白酶水解小肽底物的活性,但对其它丝氨酸蛋白酶如凝血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及枯草杆菌蛋白酶无抑制。它以1∶1摩尔比同胰蛋白...
关键词:大蹼铃蟾 皮肤白蛋白 胰蛋白酶抑制剂 
Q5生物化学
《中国生物学文摘》2006年第7期56-61,共6页
两栖类动物皮肤分泌物及其生物学适应意义——大蹼铃蟾皮肤分泌物蛋白质多肽组的启示,脑室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造成大鼠大脑皮层KIF家族,基因表达变化,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合力受体在肝纤维化患者和大鼠肝星状细胞的表达,
关键词:生物化学 Β淀粉样蛋白 神经生长因子 大脑皮层 两栖类动物 肝星状细胞 大蹼铃蟾 表达变化 肝纤维化 分泌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