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观测资料

作品数:22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孙海霞侯丽娟林向东刘洁平符力耘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北京市地震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相关期刊:《城市与减灾》《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世界地震工程》《财经》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测、科研三结合课题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利用动态时间规整方法实现不同时间长度地震观测资料的形态匹配被引量:1
《地震学报》2019年第6期769-777,共9页闫伟 王海涛 
国家重点研发专项(2017YFC1500502-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672258)联合资助.
本文将动态时间规整方法引入到地震观测资料的形态匹配分析中,以解决因时间尺度不一致的两列观测数据无法定量比对的问题。基于动态时间规整技术方法原理,通过测试数据验证了动态时间规整方法的可行性,并利用云南西部地区的断层实际观...
关键词:动态时间规整(DTW)方法 数据异常形态 模式识别 1996年丽江MS7.0地震 
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地震台站应急工作的探讨——以西宁地震台为例
《高原地震》2018年第3期29-32,共4页丁宁霞 
基于地震应急工作的特点和基层地震台站现状,从提高地震资料的观测质量及加强震情观念、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地震台站监测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对地震台的工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做好地震台站工作的一些建议,并针对提升基层台站地震应急能力...
关键词:地震观测资料 地震科普宣传 地震监测环境 地震应急能力 
震情信息挖掘平台的研制
《国际地震动态》2018年第8期180-180,共1页武安绪 
地震科技星火计划(XH16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4087);中国地震局三结合项目(SJH104)联合资助
中国地震预测预报工作中用到丰富的地震观测资料,如地震活动、地球物理/化学前兆场、构造等,进行震情知识的挖掘和研究。但“以震报震”一直是中国地震预测预报中的最重要的震情知识挖掘方法之一,其主要核心数据基于地震目录,利用不同...
关键词:信息挖掘 震情 地震观测资料 预测预报工作 地震预测预报 危险性评估 地震活动 地球物理 
延怀盆地中小地震应力降时空特征初步分析
《国际地震动态》2018年第8期72-73,共2页孙海霞 梁芳 林向东 侯丽娟 鲁跃 
北京市地震局科技项目青年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41604045);北京局青年专项(QN01)联合资助
应力降表明地震发生时错动面上构造应力的瞬间释放水平,它不但反映了地震区域震源尺度的破裂程度,而且还代表了该区域应力场的强弱。延怀盆地地处北京西北,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一直是首都圈重要研究和监测区域。利用北京及邻区密集数字地...
关键词:地震应力降 延怀盆地 时空特征 地震观测资料 地震监测台网 区域应力场 构造应力 地震发生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_S7.0地震震源参数研究
《国际地震动态》2018年第8期75-76,共2页傅莺 
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测;科研三结合课题"单台方位角最优时间窗的研究"(CEA JC/3JH 162305);中国地震局测震台网青年骨干培养专项(20150422)联合资助
继2008年汶川MS8.0地震、2013年芦山MS7.0地震后,2017年8月8日在青藏高原巴颜喀喇地块东边界带附近的四川九寨沟发生了MS7.0强震。此次地震发生在虎牙断裂的延伸段虎牙断裂NNW方向的延长线上。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曾发生过多次7级以上强...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 震源参数 九寨沟 地震波衰减 岷江断裂 地震观测资料 介质品质因子 四川地区 
地球内核边界局部存在“糊状层”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7年第10期1069-1069,共1页柳建乔 
中国科技大学温联星研究组,通过分析日本高感度地震台网Hi—net记录到的从地球内核边界反射的地震波走时和波形发现,在鄂霍次克海西南部下方的地球内核边界存在一个厚度约4~8km的糊状层,而与该区域邻近的其他地球内核边界则呈现出...
关键词:地球内核 边界反射 糊状 中国科技大学 地震观测资料 地震波走时 鄂霍次克海 地震台网 
北京及邻区Q值和台站场地响应分析
《国际地震动态》2017年第8期43-44,共2页孙海霞 杨选 林向东 侯丽娟 
北京市地震局科技项目青年专项(QN01);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青年项目(XH16004Y);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04045)共同资助
Q值和场地响应是精确测定震源参数和震级的基础,可以提高地震台网产出资料质量,促进地震预报和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的发展.近几年来,北京及邻区存在的密集数字地震监测台网记录并积累了大量新的数字地震观测资料,利用这些资料来分析北京...
关键词:场地响应 Q值 邻区 北京 台站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观测资料 地震监测台网 
陕西地区地震走时表编制
《中国科技成果》2017年第10期18-18,共1页
项目在现有天然地震、人工地震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研究获取陕西及周边地区壳幔三维速度结构;编制陕西地区基于三维速度模型的区域地震走时表,提供基于区域地震走时表和三维速度模型的震相分析和高精度地震定位软件系统,较大幅度地提...
关键词:陕西地区 天然地震 走时表 编制 三维速度模型 地震观测资料 三维速度结构 区域地震 
中科大研究发现地球内核边界局部存在“糊状层”
《科学中国人》2017年第9期8-8,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实验室.利用地震观测资料首次发现了存在于地球内核边界局部区域的“糊状层”。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日前在线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关键词:地球内核 糊状 边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震观测资料 物理实验室 局部区域 地球内部 
汶川8级大震的未解之谜和启示
《国际地震动态》2012年第6期44-44,共1页罗灼礼 
1汶川大震揭示的最重要、最突出的科学观测事实 ①观测到了汶川大震“奇异”的地震初始破裂的波形;②获取了近场地震观测资料和388个强震动台站合格的观测记录,最大峰值加速度记录为957.7cm/s2;③首次获得了前所未见、鲜为人知的...
关键词:8级大震 汶川 地震观测资料 地表破裂带 观测事实 加速度记录 中央断裂带 INSAR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