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孕育

作品数:204被引量:1165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尹祥础宋治平梅世蓉郑治真张国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多单元组合模式被引量:138
《科学通报》2009年第7期944-953,共10页张培震 闻学泽 徐锡伟 甘卫军 王敏 沈正康 王庆良 黄媛 郑勇 李小军 张竹琪 马胜利 冉勇康 刘启元 丁志峰 吴建平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4CB418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841013);财政部和中国地震局汶川地震科学考察专项经费、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编号:LED2008A01)资助项目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8.0级特大地震.这次逆冲型地震发生在大陆内部的高角度逆冲断裂之上,与有历史记载以来所发生的逆冲型特大地震是不同的.通过对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震源机制、余震定位、地震破裂过程、同震地壳形变...
关键词:汶川地震 多单元组合模式 龙门山断裂 地震破裂 地震机理 
汶川M_s8.0地震孕育发生的机制与动力学问题被引量:44
《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第2期519-530,共12页李延兴 张静华 周伟 胡新康 郭良迁 张中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4036;4047403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7CB411702)资助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M_S8.0强烈地震.发震断层是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北川断裂.分析震前的UPS速度场发现,从巴颜喀拉块体西部到龙门山断裂带沿大约N103°E方向的缩短速率为13.0mm/a,龙门山断裂带的右旋走滑速率1.1mm/a,断...
关键词:速度场分析 应变场分析 发生机制 动力学 汶川地震 
地震波传播理论与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深部介质和构造环境被引量:15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年第1期1-19,共19页滕吉文 张中杰 杨顶辉 张永谦 张雪梅 杨辉 阮小敏 
973计划项目(2008CB425700);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2008)联合资助
地震灾害是人类生存、社会与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由于地震震源和其周边介质在力源作用下可产生微破裂并逐渐形成“破裂链”,而震源区介质的质点震动则以地震波动和辐射为“载体”,且向四周传播.为此,可通过研究地震波传...
关键词:地震波传播 地震“孕育”介质与构造环境 破裂响应 动力机制 
青藏高原东北缘现今构造变动与地震活动特征被引量:19
《地球学报》2005年第3期209-216,共8页王双绪 张希 张四新 张晓亮 薛富平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项目(编号:104011);中国地震局"十五"重点科研项目(编号:100501050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编号:G1998040703)共同资助。
笔者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精密水准网和跨断层流动形变网监测资料和近10a来高精度GPS观测结果,结合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研究和探讨了该区现今构造变动和强震活动的一些特征和初步机理。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现今构造变动...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 构造变动 地震活动特征 20世纪70年代 高精度GPS 应力场变化 观测结果 监测资料 地质构造 强震活动 非平稳性 时间演化 不均一性 空间分布 快速隆升 活动异常 地震孕育 应变积累 动力环境 印度板块 区域构造 
地震预报的新途径——加卸载响应比理论被引量:29
《力学与实践》2004年第6期1-7,共7页尹祥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NSFC1973206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信息化建设重大专项"超级计算环境建设与应用"(INF105-SCE-2-02);中国地震联合基金(305016);国家973项目(2002CB412706)资助.
从力学角度看,地震的孕育过程实质上是孕震区介质的损伤演化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一个力学过程.但解决与地震预测有关的力学问题与工程中的力学问题有许多不同之处.通常力学问题的解决需要知道其本构关系、边界条件、初始条件以及某些力...
关键词:加卸载响应比 地震预报 地震孕育 孕震区 地震预测 地壳 孕育过程 力学问题 新途径 实际 
中国大陆地震震源深度及其构造含义被引量:199
《科学通报》2002年第9期663-668,T001,T002,共8页张国民 李丽 马宏生 汪素云 张晓东 
本工作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8040700)资助.
对中国大陆地震的震源深度资料作了系统研究.震源深度的研究,对于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环境,地震能量集结、释放的活动构造背景,以及地壳内部构造变形及其力学属性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1970年1月~2000年5月期间中国大陆ML≥2.0...
关键词:中国大陆 地震 震源浓度 构造含义 地震孕育 地震发生 构造变形 力学属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