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垂尾

作品数:28被引量:5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相关作者:李劲杰杨青杨永年齐丕骞牟让科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工业大学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空气动力学学报》《航空知识》《工程与试验》《现代兵器》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趴窝航展的伊朗“闪电”
《兵器知识》2025年第1期6-6,共1页
2024年12月10日,第12届伊朗航展在伊朗基什岛举行。在航展期间,伊朗除了F-14和F-4战斗机,还展出了2架编号为3-7370和3-7366的“闪电”战斗机(HESA Saeqeh)。“闪电”是伊朗以F-5战斗机为基础自研的型号,与F-5E外形最大的区别是采用了双...
关键词:飞行表演 航展 教练机 双垂尾 闪电 伊朗 
双垂尾的红星卫士——苏-27战斗机家族简史
《雷锋》2024年第27期26-35,共10页uncelb 
战斗机是一种主要用于夺取制空权的军用飞机。历史上经典的战斗机机型很多,如今仍在争夺制空权“岗位”上担任“主力”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三代喷气式战斗机家族。其中最经典的是美国研制的F-15“鹰”和苏联研制的苏-27“侧卫”...
关键词:制空权 第三代 军用飞机 战斗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 家族 
防务要闻
《现代兵器》2023年第5期2-5,共4页
土耳其TF-X隐身战斗机完成首次滑行测试代近日,土耳其TF-X隐身战斗机的首架原型机在土耳其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安卡拉飞机制造厂的机场上成功完成了首次滑行测试。该机采用V型双垂尾双发单座布局、菱形带折线机头、加莱特进气道,并且设有...
关键词:飞机制造厂 隐身战斗机 双发 双垂尾 航空航天工业 进气道 土耳其 弹舱 
城市上空的小蜜蜂
《航空知识》2023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1971年,苏联一架安东诺夫安-14“蜜蜂”飞机飞行在普里莫尔斯基地区阿尔谢尼耶夫(Arsenyev)市区上空。1958年3月15日首飞的安-14是一种双发多用途飞机,上单翼,双垂尾,起落架为前三点固定式,安装两台300马力(220干瓦)伊甫琴科AI-14RF活...
关键词:多用途飞机 安东诺夫 上单翼 起落架 双发 小蜜蜂 双垂尾 莫尔斯 
飞机尾翼面面观
《航空世界》2022年第3期28-31,共4页范建华 赵二刚 
近日发生了一件事,令全世界的航空迷都倍感忧伤,全球载重量最大的飞机,也是唯一存世的一架巨型运输机——安-225在乌克兰毁于战火。人们以后想再见到它,只能通过影像资料了。世间再无真机,令人扼腕叹息。安-225脱胎于大型运输机安-124,...
关键词:大型运输机 双垂尾 影像资料 发动机 乌克兰 平尾 载重量 面面观 
双垂尾设计——让战机飞得更快更稳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21年第5期50-50,共1页
战机发展到第四代后,尾翼均采用双垂尾设计,可有效地提升战机的飞行速度。当然,双垂尾并非四代机"专利",早在20世纪50年代,米格-25就采用双垂尾设计,飞行速度可达1 020.9 m/s (3马赫)。那么,与单垂尾设计相比,双垂尾设计的优势在哪里呢...
关键词:双垂尾 飞行速度 气动控制 四代机 战机 迎角 
战斗机为什么需要双垂尾
《航空知识》2021年第5期63-65,共3页晨枫 
传统战斗机大都是单垂尾的。第一架主流的双垂尾战斗机可能要算米格-25,然后就是美国“十系列”三兄弟——F-14、F-15和F/A-18。进入第四代后,战斗机清一色都是双垂尾了。那么问题来了,战斗机为什么需要双垂尾呢?双垂尾与机动性在转弯时...
关键词:双垂尾 摩擦力 战斗机 机动性 转弯 第四代 F/A-18 汽车 
T-7A生产型启动
《航空知识》2020年第4期5-5,共1页
波音和萨伯为美国空军联合开发的T-7A先进教练机生产型的制造工作已经开始。该机于2018年9月衽美国空军T-X教练机竞标中胜出,2019年9月16日获得美国空军正式命名T-7A“红應”,未来将取代诺思罗普T-38教练机。T-7A采用单发双垂尾常规布局...
关键词:美国空军 加力涡扇发动机 教练机 计划采购 动力系统 双垂尾 保障器材 模拟系统 
全尺寸飞机双垂尾试验载荷施加装置研究
《工程与试验》2019年第2期105-107,共3页夏龙 
双垂尾结构静强度考核是全尺寸飞机结构静强度验证试验中的重要考核项目之一。双垂尾结构的飞机由于其气动布局的影响,垂尾试验载荷施加与其他结构相互干涉。本文根据垂尾试验载荷的难点,设计研发了通用型垂尾试验承载系统,采用胶布带-...
关键词:双垂尾结构 全尺寸飞机 载荷施加装置 
双垂尾飞行器偏航力矩非线性变化分析被引量:1
《航空科学技术》2018年第7期44-47,共4页王延奎 秦叶 黄茜 
航空科学基金(2016ZA51007)~~
以典型双垂尾飞行器为研究对象,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模型在不同侧滑角下的偏航力矩特性,计算分析了风速为30m/s、侧滑角为4°时模型随迎角变化的流场及偏航力矩变化特性。试验及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在侧滑角1°及1°以上、迎角大于10°时偏...
关键词:双垂尾布局 航向气动特性 涡干扰 侧滑角影响 迎角效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