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螺旋

作品数:1940被引量:3074H指数:2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戴永胜于斌陈子龙周衍芳屈军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物理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轻柔扭转DNA
《物理》2021年第10期693-693,共1页王树峰(编译) 
生物学条件下测量DNA对扭转的抵抗力非常困难,一项新技术带来了突破。DNA是细胞中遗传信息的存储媒介,它也越来越多地在生物和纳米技术中用做结构单元。这些情形中,DNA的扭转刚度这一性质至关重要。这一特性源自DNA分子标志性的右手双...
关键词:双螺旋结构 纳米技术 扭转刚度 结构单元 存储媒介 遗传信息 DNA 抵抗力 
纪念劳厄发现晶体X射线衍射100周年被引量:3
《物理》2012年第11期714-720,共7页唐有祺 
文章从劳厄发现晶体X射线衍射的前因后果谈起.劳厄的这个发现产生了两个新学科,即X射线晶体学和X射线光谱学.文章中还回顾了布拉格父子对开展这两个新学科研究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并略述了X射线晶体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X射线 衍射 X射线光谱学 X射线晶体学 α螺旋体 DNA(去氧核糖核酸)双螺旋 
封面故事
《物理》2010年第6期378-378,共1页张凌云 潘秉毅 窦硕星 王鹏业 
关键词:双螺旋结构 故事 封面 物理方法 生理条件 DNA 
在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中物理学的作用与贡献被引量:1
《物理》2009年第10期729-737,共9页向义和 
教育部国家基础课程工科物理教学基地教改基金资助项目
简述了薛定谔对基因物质的预言和德尔布吕克等人关于DNA是遗传物质的确定;介绍了DNA结构的X射线衍射分析,其中包括在X射线晶体学中的布拉格方程,螺旋结构的傅里叶变换,威尔金斯对双螺旋结构的实验验证;介绍了分子模型方法,其中包括键角...
关键词:X射线衍射分析 布拉格方程 螺旋结构的傅里叶变换 分子模型 键角与键长 杂化键轨道理论 碳四面体 氢键 
DNA分子的电导率被引量:1
《物理》2008年第7期540-540,共1页云中客 
关键词:DNA分子 电导率 双螺旋结构 复杂结构 电性质 科学家 绝缘体 半导体 
对DNA堆垛力的直接测试
《物理》2007年第8期587-587,共1页云中客(摘) 
DNA分子是一个科学家们非常关注的重要大分子。常见的双绞合DNA分子,它的内部具有两种特征性的作用力:一个是沿着双螺旋长度方向在碱基间的堆垛力;另一个是在反向碱基之间的配对力,配对力的大小会影响螺旋线的螺圈。从1990年起就一...
关键词:DNA分子 直接测试 堆垛 双螺旋 大分子 科学家 作用力 特征性 
单层锰原子的手征磁有序
《物理》2007年第8期594-594,共1页戴闻(编译) 
一只光滑的铁环放在镜子前,它的像与铁环本身完全一样,不可区分。然而,将我们的右手放在镜子前,镜中的像将不同,它像是我们的左手。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涉及“前进”与“旋转”方向二者的关系,他们被称为是“手性的”,或“手征”...
关键词:手征 磁有序 原子 单层 DNA双螺旋 左手定则 右手定则 结构示意图 
DNA金字塔的自组装
《物理》2006年第4期276-276,共1页云中客 
关键词:DNA 自组装 金字塔 碱基序列 双螺旋结构 生物工程 分子结构 组合成 
杰出的生物物理学家威尔金斯谢世
《物理》2005年第7期542-543,共2页戴闻 
20世纪杰出的生物物理学家,196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参阅《物理》2003年第11期第736页),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伦敦国王学院在职教授威尔金斯(Manrice Wilkins)因病于2004年10月5日在医院中去世,享年87岁.
关键词:威尔金斯 物理学家 生物 DNA双螺旋结构 2004年10月 2003年 1962年 20世纪 《物理》 736 获得者 医学奖 诺贝尔 发现者 
生命科学泰斗克里克握笔辞世
《物理》2005年第4期273-273,共1页戴闻 
20世纪生命科学领域最有成就的人物之一,DNA双螺旋的发现者,1962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得主,著名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科学专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因患直肠癌长期医治无效,于2004年7月28日病逝,终年88岁.在他停止呼吸的数小时前,克里克...
关键词:克里克 Center 2004年7月 生命科学领域 DNA双螺旋 1962年 分子生物学 20世纪 神经科学 研究方向 研究机构 发现者 医学奖 诺贝尔 for and 负责人 直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