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黑土

作品数:217被引量:1837H指数:2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陈祥伟郑粉莉张兴义张树文王恩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典型黑土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侵蚀沟沟岸土壤可蚀性及其影响因素
《水土保持研究》2025年第3期18-27,54,共11页王丽鑫 陈卓鑫 郭明明 张晟旻 王文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07356);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青年科学家小组项目(22023QNXZ03)。
[目的]探究典型黑土区发育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侵蚀沟沟岸土壤的可蚀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明确关键因子的作用机制,为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典型黑土区发育于农地、林地和草地的侵蚀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
关键词:黑土区 侵蚀沟 土壤可蚀性 土壤理化性质 根系密度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典型黑土坡耕地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
《水土保持研究》2025年第1期13-20,共8页邹惠杰 刘刚 舒成博 孙波 刘亚 张琼 郭珍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工程专项”(XDA28010201)。
[目的]定量了解内蒙古典型黑土区土壤侵蚀速率,探究该区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阐明土壤侵蚀坡面和区域空间分布规律,以期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海拉尔区、额尔古纳市和牙克石市)典型黑土坡耕地的...
关键词:土壤侵蚀 典型黑土 农牧交错带 小波分析 
栅格尺度中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农田退化程度评估
《土壤通报》2025年第1期37-46,共10页胡智博 刘昱雯 毛学刚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500705);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H2021D001)。
【目的】东北黑土区农田退化会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急需评估东北黑土区农田退化程度,以确定东北黑土区农田重点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地区。【方法】本研究以东北典型黑土区为对象,以土地退化零增长(LDN)的科学理念为依据,选取...
关键词:黑土 土地退化 农田退化 土地利用/覆被 
高光谱影像数据在黑土地保护方面的应用
《卫星应用》2025年第2期17-23,共7页宋振强 程飞雁 李慧子 
国家支持黑土地保护的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将黑土地保护、治理、修复和利用的科技创新作为重点支持领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而在东...
关键词:黑土地保护 农田生态系统 有机质含量 地力等级 自然生态系统 典型黑土区 林草 高光谱影像 
典型黑土区不同树种退耕还林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生态学报》2025年第1期103-111,共9页师立鹏 谷会岩 王秀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1YFD1500705)。
为探究东北典型黑土区不同退耕还林树种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的垂直分布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黑土修复工作及树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在东北典型黑土区分别选择以小黑杨(Populus×xiaohei)、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
关键词:东北黑土区 退耕还林 土壤有机碳 溶解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不同作物对典型黑土水蚀区水分入渗的影响被引量:1
《生态学杂志》2024年第12期3665-3673,共9页孙淑楠 李泽红 侯瑞星 王磊 杨克军 付健 徐超 苗宇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工程专项”(XDA28130301,XDA28130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07160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团队促进项目(ZHS202304);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创新项目(XDA28130200)资助。
为揭示作物与土壤水蚀的关系,本研究以东北水蚀区黑龙江省克山县为试验地,选取高粱“克杂18号”(SO)和玉米“克玉19号”(M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物根系、土壤物理性质及入渗速率的分析,探讨两种作物对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结果表...
关键词:东北黑土区 高粱 玉米 土壤入渗 作物根系 
不同类型作物根系对黑土物理特性和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
《土壤与作物》2024年第4期391-403,共13页滕培基 雷琬莹 王博 李佳垚 李娜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YDZJ202201ZYTS5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7355);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XDA280103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21YFD1500105-1).
为研究不同类型作物根系对黑土物理特性和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油菜、大葱、辣椒、小麦、玉米和大豆6种不同作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各种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根际土壤的物理属性、养分状况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并分析各种作...
关键词:土壤物理结构 土壤有机碳 作物生物量 根冠比 典型黑土 
典型黑土区杨树水土保持林带对耕地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
《生态学报》2024年第24期11286-11294,共9页刘星雨 谢雷雷 刘刚 师立鹏 李伟珍 谷会岩 王秀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1YFD1500705)。
土壤抗侵蚀能力是反映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探明典型黑土区不同地点杨树水土保持林带对耕地土壤抗蚀性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黑土区耕地退化和杨树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参考。以典型黑土区杨树水土保持林带下的坡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
关键词:黑土区 林带 耕地 土壤抗蚀性 土壤理化性质 
典型黑土区坡耕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对侵蚀–沉积的响应
《土壤学报》2024年第6期1741-1754,共14页杨青松 杨伟 彭珏 王军光 郑淑文 蔡崇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5007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7317);湖北省大别山区典型小流域次降雨水土流失预报模型研究项目(HBSLKY202304)共同资助。
东北黑土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严重的土壤侵蚀导致该区域土壤健康和生态功能下降。以典型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坡面位置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共现网络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探究了侵蚀–沉积...
关键词:黑土区 坡耕地 微生物群落 土壤侵蚀 共现网络 
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壤有机碳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生态学报》2024年第21期9815-9825,共11页朱张羽 方华军 沈菊培 韩丽丽 宋晓桐 刘四义 张丽梅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工程专项资助(XDA28020101,XDA28130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07077)。
土壤有机碳化学结构对土壤固碳与肥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壤有机碳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13C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海伦、齐齐哈尔、长春和沈阳四个区域典型土壤有机碳的化学组成,分析了其与土壤物理、化学...
关键词:东北黑土区 土壤有机碳结构 13C核磁共振 碳稳定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