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炳正

作品数:43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力之熊良智谢天鹏董运庭汤漳平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教育文化论坛》《江海学刊》《文史天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东方朔《七谏》承袭《屈原列传》考论被引量:4
《云梦学刊》2021年第5期75-82,108,共9页谢天鹏 
《楚辞》中所收东方朔《七谏》创作时间不明,而东方朔又与司马迁同时,则其《七谏》中所叙屈原事迹究竟承袭《屈原列传》还是独自创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具有较高的文献学价值。汤炳正以为东方朔未见《屈原列传》,故《七谏》与《屈...
关键词:《七谏》 《屈原列传》 汤炳正 胡适 
闲说郭沫若《关于汤炳正十二支字审稿信》
《郭沫若学刊》2020年第2期56-59,共4页汤序波 
新近蜀中贺宏亮兄微信传来郭沫若致时任《新建设》杂志主编陶大镛(1918—2010)信札之影印件(广东崇正2019年秋季拍品)。《新建设》前身是北平知名民主人士创办于1948年7月《中建》(北平版),仅出10期即因“言论荒谬”而被国民党当局查禁;...
关键词:郭沫若 国民党当局 学术刊物 蜀中 汤炳正 十二支 
一代国学名师的心路历程——评汤序波的《汤炳正传》
《教育文化论坛》2018年第1期131-136,共6页何世进 
这部三十万字的《汤炳正传》不仅以质朴而又生动的笔触,描叙了一代国学名师汤炳正一生历经的坎坷磨难与乎在逆境中献身于学术研究百折不挠的意志与毅力,且以愈挫愈奋的卓异风采在语言文字和屈原楚辞研究上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作者满怀着...
关键词:独立思考 自由论辩 革故鼎新 
近代巴蜀诗拾遗汤炳正诗(十一首)
《岷峨诗稿》2015年第1期51-61,共11页欣托居 汤炳正 
关键词:学渊 辞规 何峡 香杖 类律 大赋 栋山 里果 研山 满斗 
略论汤炳正先生对语言起源研究之贡献——以《语言起源之商榷:黄译威尔逊〈语言产生之奇迹〉序》为中心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107-113,共7页力之 
"广西特聘专家"专项经费项目阶段性成果
就我国20世纪前半叶有关语言起源之研究言,汤炳正先生的成果是最值得珍视的。迄今,这仍为本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创获之一。首先,其在《语言起源之商榷》一文中提出了"容态语"与"声感语"等极具深度之说;其次,其《原"名"》一文将语言起源...
关键词:汤炳正 语言起源研究 容态语 声感语 原“名” 
论汤炳正先生在文字与语言关系领域中所作之贡献——以《〈说文〉歧读考源:兼论初期文字与语言之关系》为中心被引量:1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106-113,共8页力之 
广西特聘专家"桂学研究"岗的研究成果
"文字并非‘在语言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汤炳正先生《〈说文〉歧读考源》中此说,乃"语言文字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就文字与语言关系这一研究领域言,是文无论从哪一层面上看,都是20世纪初迄今最为优秀的成果之一。其对现代文字与语言...
关键词:汤炳正 文字与语言 关系 贡献 《〈说文〉歧读考源》 
汤炳正先生年谱初编被引量:2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473-510,共38页汤序波 
本文对汤炳正先生的家世、生平、交游、著作作了较为详实的梳理与考订,展示了汤先生的风雨人生、治学精神、学术成就,传达出一位中国知识分子鲜活的风骨。
关键词:汤炳正 楚辞 传统语言学 章黄学派 
湯炳正致李行之书札二通考释甘肃省先秦文学舆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中国文化》2014年第1期231-237,共7页湯序波 
《汤炳正书信集》出版後,不断有亲友师长惠赐先祖父的信札,令我惊喜连连。本意只要能得到影件已足,不意《教育导报》原副总编叶懋良、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蒋南华等先生慨然以原件相赠,
关键词:汤炳正 考释 书札 李行 社会科学院 书信集 蒋南华 贵州省 
语言发生的“手势说” 兼论湯炳正先生的贡献被引量:1
《中国文化》2014年第1期247-256,共10页力之 
我们知道,在语言起源研究领域中,“手势说”之影响尤大。而就在我国影响的情形言,以德国学者冯德(1832—1920)与原苏联学者马尔(1864—1934)之说为最。另一方面,否定是说者亦不少,尤其是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出...
关键词:语言起源 手势 汤炳正 马克思主义 原苏联 斯大林 学者 说者 
论汤炳正先生《原“名”》之学术价值——从语言起源和文字与语言关系两层面上考察被引量:2
《贵州文史丛刊》2014年第2期63-69,共7页力之 
景麟先生无论是在语言起源研究领域还是在文字与语言关系研究领域,均作出了重要而独至的学术贡献。《原"名"》一文之结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乃景麟先生这两方面研究之出发点。从语言起源的层面看,是文出色地解决了语言起源之一大难题...
关键词:汤炳正 《原“名”》 学术价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