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言小说

作品数:18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李时人朱思敏俞晓红罗宁俞钢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白城师范学院学报》《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唐宋元小说意境的发展及其表现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7期38-44,共7页康建强 
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5]第369号)
小说至唐,作家的创作意识趋于自觉,其诗性思维亦趋于明确。体现于文言小说的意境创设,主要表现为构设手法渐趋繁复,并且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复线型与圆周放射式表现形式,小说意境质素亦因此而更加浓郁。宋元时期的白话通俗小说,不但以新的...
关键词:唐代文言小说 宋元话本小说 意境 表现 
唐代幕府与唐代文言小说的创作与传播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74-79,共6页伊赛梅 
唐代幕府与唐代小说的繁荣关系甚密。首先,幕府聚集了大批气类相投的文士争相参与小说创作;其次,幕府业余生活丰富、宴饮聚会频繁、幕府闲谈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再则,幕府文人因入幕、出幕、聘问等原因,出入于使府、馆驿中,其...
关键词:唐代幕府 唐代小说 创作 传播 
唐代灵验类文言小说发微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42-45,共4页俞晓红 
2011年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佛典传译与唐代文言小说的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唐代灵验类文言小说内容各异,特点相似,呈现出较相近的情节模式,反映了小说作者多元化的叙事理念。
关键词:唐代文言小说 灵验 佛教 
唐代文言小说仙境情节论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69-71,共3页鲍丙琴 
唐代文言小说常穿插"仙境"情节,并呈现出"入境"—"游境"—"出境"的脉络。与前人作品相比,唐代的仙境情节神怪味渐淡、人情味渐浓。这些仙境情节的出现是社会文化因素和创作主体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唐代 文言小说 仙境 情节 
试论旗亭与唐代文言小说被引量:1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347-348,358,共3页姚春华 苏姗姗 
李唐王朝是我国中古社会中历史和文化颇为绚烂的重要时期,以酒楼为形式的旗亭及旗亭文化是这一时期社会政俗的重要内容。而旗亭画壁的典故在后世社会中广为流传,亦是唐代旗亭文化的具体反映。唐代的旗亭不仅是文士骚客聚饮宴友之所,也...
关键词:旗亭 旗亭画壁 唐代 文言小说 
论唐代文言小说的“复活”题材
《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第4期44-47,共4页朱思敏 
唐代文言小说中出现的"复活"题材,以其志怪的内容从侧面宣传报应思想,其中又着力对佛法功德进行弘扬,而较少的部分则展现文人的话异之心和独特构想。这说明"复活"题材的出现主要受到佛教的影响。
关键词:唐代 文言小说 复活 题材 
唐代文言小说法术情节论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77-81,共5页俞晓红 王燕 
唐代文言小说对源于民间巫术和释道法术的"法术"现象多有表现,往往形成"施厄"或"释厄"的情节模式,承担着文本叙事的核心功能或辅助功能,反映了唐代崇信宗教法术的社会群体心理。
关键词:唐代 文言小说 法术情节 宗教 群体心理 
覃思精虑,慧眼诗心——评邱昌员专著《诗与唐代文言小说研究》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139-140,共2页余丹 
关键词:小说 唐代 专著 诗歌 
唐代文言小说“诗化”的文学史意义——兼评邱昌员《诗与唐代文言小说研究》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45-49,共5页李时人 
唐代"诗入小说"所导致的文言小说"诗化"最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是将"诗歌"的种种"文学特质"带入了传统的"史书叙事",从而促进了中国叙事艺术的发展,并最终完成了由"史传"向"文学"的蜕变,导致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成熟和小说创作高峰的出现...
关键词:唐代 文言小说 诗化 文学史意义 
论唐代文言小说中的“诗人气”
《宜宾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12-15,共4页欧阳莲花 
本文所关注的是唐代文言小说与唐代诗歌之间的密切关系,揭示了唐代文言小说中浓郁"诗人气"背后的种种渊源:唐世风尚的推动,小说文体本身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指出了"诗人气"在不同类型唐代小说中的不同表现。以此来理解和把握唐文言小说的...
关键词:唐代文言小说 诗歌 渊源 诗人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