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俑

作品数:970被引量:2278H指数:2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杨灵山沈辰刘尊志何倩严小琴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历史博物馆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宪象中国”的渤海葬制——以铅釉陶俑为中心
《边疆考古研究》2022年第1期225-235,共11页彭善国 张凯 
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项目资助(课题编号:17VGB013);吉林省冰雪丝绸之路课题资助
渤海(公元698~926年)的制度、文化深受唐王朝之影响,《新唐书·渤海传》称其“大抵宪象中国制度如此”[1]。唐人所谓渤海“常习华风”[2]、“与华夏同风”[3]、“远慕华风”[4];渤海人自言之“慕中华文物”[5],在官制、服饰、京城建制...
关键词:丧葬制度 唐王朝 新唐书 丧葬习俗 华风 制度约束 渤海 
情感的真实与形象的虚构——论天津人艺版《原野》中古陶俑形象的叙事功能
《当代戏剧》2022年第1期22-25,共4页王珂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媒介时代的文艺批评研究”(项目号19ZDA270)阶段性研究成果。
《原野》是曹禺在《雷雨》《日出》之后创作发表的第三部剧作,表现手法和主题阐述的复杂使得该作品一直处在争论的漩涡中。天津人艺版《原野》自排演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好评,不单是在故事编排中极大的靠拢了原作的主题思想,创新性的增...
关键词:《原野》 古陶俑 叙事 舞台空间 情境 
陕西高陵米家崖秦墓发掘简报被引量:4
《考古与文物》2021年第4期19-38,F0002,共21页焦南峰 李钦宇(摄影) 王欣亚 曹龙 杨武站 马永嬴 刘军幸(绘图) 郑朝阳(绘图)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泾渭秦墓考古发掘报告”(项目编号:19BKG017)的阶段性成果。
2004~200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高陵区米家崖村发掘清理了28座战国时期墓葬,其中M3、M9、M14、M49四座墓保存较好,出土器物较为丰富。这些墓葬中普遍出土两套随葬品:一套为秦墓常见陶器,另一套为比较少见的低温陶器、低温陶俑。...
关键词:西安 米家崖秦墓 战国 陶俑 
山西大同御东新区御昌佳园北魏墓M113发掘简报被引量:4
《考古与文物》2021年第4期39-51,F0003,共14页吕晓晶(执笔/摄影) 古顺芳 侯亮亮 江伟伟(绘图) 杨雨薇(绘图)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同恒安街御昌佳园北魏墓葬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BKG015)的阶段性成果。
2013年5~7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大同市御东新区恒安街北侧御昌佳园的北魏墓群进行了发掘。其中M113为带斜坡墓道的土洞墓,出土了以陶俑为主的器物50余件,为研究大同地区北魏平城时期的丧葬制度、出行仪仗、民族融合及服饰发展等提...
关键词:大同 北魏墓 陶俑 
秦人服饰浅析--从泾渭秦墓出土的陶俑出发被引量:6
《考古与文物》2021年第4期79-86,共8页王欣亚 曹龙 
国家社科基金“泾渭秦墓考古发掘报告”(项目编号:19BKG017);陕西省教育厅2017年专项科学研究计划“考古学视野下的东周服饰”(项目编号:17JK0840)阶段性成果。
秦人服饰资料从春秋时期至秦末皆有发现。本文以泾渭秦墓出土的陶俑为基础,结合考古出土与服饰相关的资料,梳理出秦人服饰的一些特点。交领右衽的窄袖曳地长袍贯穿始终,适用人群亦最为广泛;露足长袍数量较少,应为特定身份人群的专有服饰...
关键词:秦人 服饰 泾渭秦墓 陶俑 
西安泾渭秦墓陶俑的发现与研究被引量:5
《考古与文物》2020年第5期88-95,共8页曹龙 
国家社科基金“泾渭秦墓考古发掘报告”(批准号:19BKG017)阶段性成果。
泾渭秦墓中出土了189件彩绘陶俑,根据服饰差异可分为塑衣式俑和裸体俑两类,结合肢体姿势与共出的相关器物综合判断可知,有牛车俑、乐舞俑、骑马俑、角抵俑和杂技俑等几类。陶俑的制作方法简单,为捏塑、细部刻划并绘彩后,简单烘烤或晾干...
关键词:泾渭秦墓 陶俑 战国中晚期 
泾渭秦墓出土低温陶牛车研究被引量:5
《文博》2019年第5期39-45,共7页曹龙 
国家社科基金“泾渭秦墓考古发掘报告”(批准号19BKG017)阶段性成果
使用模型低温陶牛车随葬是泾渭秦墓地的鲜明特点。在24座战国中期至战国晚期早段的墓葬中共计出土低温陶牛车48辆,除牛和车轮以外,其它部分均为木结构,出土时木构件已朽。同时,与牛车组合出土的还有陶俑,应为驾驶或牵引牛车的驭手俑,皆...
关键词:泾渭秦墓 模型低温陶牛车 陶俑 
楚墓陶俑葬的初步认识
《东南文化》2019年第5期89-96,共8页肖航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安徽沿江地区矿冶遗址调查与综合研究”(17ZDA222)资助
陶俑葬楚墓多见于楚东地区,经与该地区的木俑葬对比可知,陶俑葬是战国中晚期楚墓中新出现的一种丧葬习俗。楚墓中陶俑葬习俗的兴起应是楚国迁都于陈后,受北方各国俑葬习俗影响的结果。观察墓葬级别和葬俑数量的关系可知,葬俑的数量在大...
关键词:战国晚期 楚墓 陶俑葬 楚东地区 
四川出土东汉平民陶俑高领考被引量:4
《装饰》2019年第9期84-87,共4页韩旭辉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项目号:14SB0011);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申报四川师范大学专项
四川地区出土的大量东汉陶俑显示与传统古代服饰中的交领右衽形象不同,本文以四川博物院和成都博物馆馆藏出土文物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实物研究、图像研究和文献考证的方法,试图对这一领襟的形制、名称、源流进行考证。发现该领为高领右...
关键词:东汉 陶俑 右衽 曲领 高领 
贵州遵义播州杨氏土司墓葬出土陶俑刍议被引量:4
《南方文物》2019年第3期274-284,共11页周必素 彭万 韦松恒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贵州遵义市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基地考古发掘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8ZDA2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贵州遵义播州杨氏土司墓葬保存着一些传统的丧葬习俗,如土坑木椁、腰坑、玉含、下颌托和覆面等,对于中国特别是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宋元明时期丧葬习俗及制度的探讨有着重要意义。陶俑随葬,亦是播州杨氏土司墓葬的葬俗特色之一。本文...
关键词:播州杨氏 腰坑 丧葬习俗 陶俑 葬俗 贵州遵义 宋元明时期 年代序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