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线木偶

作品数:526被引量:23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沈海明张亮姚俊峰凌春辉赵柳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华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泉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民族艺术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傀儡戏略史被引量:15
《民族艺术》1996年第4期87-105,共19页廖奔 
傀儡戏略史[北京]廖奔傀儡戏是人类戏剧的一种特殊样式,它不以人来进行装扮表演,而用人体的替代物──傀儡从事类似于人的演出活动,以之模仿人的舞台行为来获得表演效果.傀儡戏是一种世界性的戏剧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
关键词:滦州影戏 木偶戏 傀儡戏 提线木偶 杖头木偶 布袋木偶 碗碗腔 《都城纪胜》 百戏伎艺 《旧唐书·音乐志》 
壮族民间木偶戏现状及其发展被引量:3
《民族艺术》1996年第1期93-100,共8页丁世博 
流传在桂西一带的壮族提线木偶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有着浓郁民族特色的、为广大壮族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壮族民间戏剧艺术。她扎根于本民族乡土民歌、曲艺末伦等艺术的肥沃土壤,吸取兄弟民族外来艺术,融会贯通。
关键词:木偶戏 壮族 壮剧 提线木偶戏 剧目 唱腔音乐 脸谱 壮文 唱词 脚韵 
“鬼王”祭祀──桂西壮族乡傩艺术初探
《民族艺术》1994年第2期105-113,共9页丁世博 王文 
“鬼王”祭祀──桂西壮族乡傩艺术初探广西丁世博(壮族)王文傩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承文化之一。由于地域和民族不同,对傩的称谓也有差异。流传于桂西和桂东南的民间边神赛会——平安醮,就是乡傩艺术在广西的俗称。据民国二十二...
关键词:桂西壮族 壮族妇女 乡傩 提线木偶戏 《靖西县志》 传承关系 广西人民出版社 艺术形式 雅文化 童男童女 
壮族木偶戏脸谱的审美特征被引量:1
《民族艺术》1993年第2期28-37,共10页丁世博 
壮族提线木偶戏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的靖西、德保、那坡、田阳、天等、大新等壮族地域,历史悠久,代代相传,沿袭至今。由于经过历代艺人不断继承和发展,使这个剧种逐步得到完善而深深地扎根于壮乡,成为壮族人民喜爱的戏剧艺术。壮...
关键词:审美特征 壮族传统文化 提线木偶戏 脸谱 壮族人 审美情趣 审美心理 审美理想 民族特色 造型 
南路壮剧与靖西提线木偶戏的亲缘被引量:2
《民族艺术》1991年第2期17-23,共7页蒙秀峰 
历史证明,地方戏曲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地方剧种互相吸收,溶化和互相影响的历史。一些对南路壮剧有研究的同志对南路壮剧探源结果,有的认为:“是从流行在德保的马隘戏(汉龙戏)和流行在当地的木偶戏发展起来的。”(《壮剧志》提纲),有的...
关键词:提线木偶戏 壮剧 地方戏曲 亲缘 德保县 历史证明 互相影响 唱腔 壮族 剧种 
从木偶戏与壮剧关系看民族戏曲的创建和发展被引量:1
《民族艺术》1990年第2期78-85,共8页丁世博 
流传于广西壮族南部方言地区的南路壮剧,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戏曲艺术。一百四十多年来,它之所以能成为一株扎根于壮乡的艺术之花,茁壮成长,是因为它善于吸收姊妹艺术之精华来丰富自身。本文拟从南路壮剧与壮族提线木偶戏的亲缘关...
关键词:提线木偶戏 民族戏曲 壮剧 广西壮族 亲缘关系 姊妹艺术 戏曲艺术 壮族人 靖西县 唱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