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剧

作品数:476被引量:25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许六军周秀苗李萍陈丽琴刘琉更多>>
相关机构:文山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百色学院广西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壮剧表演中“丑行”动作元素的运用
《喜剧世界(中旬刊)》2025年第3期0009-0011,共3页黄合武 
在壮剧表演中,“以丑为首”,巧妙地塑造了“丑行”人物形象。本文以壮剧《宝葫芦》中的师爷、壮剧《双跃门》中的布满财、壮剧《秀才戏盐商》中的钱老板、壮剧《闹渡》中的胡老爷为例,探讨壮剧表演中的“丑行”的动作元素,以体现对壮剧...
关键词:壮剧表演 “丑行”动作元素 探索和传承 
知识翻译学视阈下《北路壮剧传统剧目精选(壮汉英对照)》英译探究
《河池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05-111,共7页张子豪 罗旋晓 余意梦婷 
2023年“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人文社会科学类立项课题“壮剧演出的百年历程及其现代化路径研究”(2023QGRW030)。
广西壮剧作为壮族独有的民族叙事形式,是理解中国多姿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触及中华文化肌理的重要渠道。《北路壮剧传统剧目精选(壮汉英对照)》作为广西壮剧的时代巨作,急需译介推向国际。知识翻译学是继语言学转向、文化转向之后的翻...
关键词:知识翻译学 《北路壮剧传统剧目精选(壮汉英对照)》 英译探究 
现代壮剧的民族审美文化特征与传承创新
《剧作家》2025年第1期116-118,共3页孙嘉蔚 
现代壮剧作为传统壮剧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兴发展形态,历经多次变革,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通过梳理现代壮剧的发展历程及其民族审美文化特征,提出以强化传统元素与现代技术结合、结合当代社会主题改编、融入多元艺术表现形...
关键词:现代壮剧 民族审美 文化特征 传承创新 
对“雅化”倾向的执着追求——论近十年广西壮剧作品的新变
《戏剧文学》2025年第1期99-106,共8页谭银 
2022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重点项目“广西现代戏曲优秀剧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2AZW001)成果。
壮剧作为一个地方剧种,发源和成长于乡野村间,与生俱来的草根性决定了该剧种具有“天然”的“土气”。通过对近十年广西戏剧界新创的一批壮剧作品进行考察,可以发现这些作品在经过现代意识的烛照后,出现了许多新变,其核心特点表现为对...
关键词:壮剧 雅化 现代意识 戏曲本体 
广西田林县:点燃壮剧牮彩之“光”,映耀乡村振兴之“路”
《中国乡村振兴》2024年第24期25-27,共3页黄学名 
田林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桂滇黔三省(区)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这里山清水秀,树木葱茏,多民族和谐共处,共同编织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锦缎。作为中国壮剧之乡,近年来,田林县将壮剧文化...
关键词:教育普及 乡村振兴 文化交流 保护传承 壮剧 田林县 和谐共处 协同推进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评壮剧《香樟树下》
《四川戏剧》2024年第12期57-60,共4页曹庆华 
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新质生产力引领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4AH0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壮剧《香樟树下》以双线叙事的结构,一方面演绎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成立的过程,另一方面叙述当下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将历史与现实进行跨时空对话。贯穿全剧的香樟树既是舞台设计的主体部分,更是合寨村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的象征。《香...
关键词:壮剧 历史与现实 时空对话 《香樟树下》 
论壮剧《冯子材》中英雄形象的塑造及其文化意义
《边疆经济与文化》2024年第10期122-125,共4页杜晓杰 梁声贝 
南宁师范大学科研启动经费项目“新时代新编少数民族题材剧目的现代性与民族性研究”(20220311);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比较文本媒介’视阈下的文学跨媒介生产研究”(18CZW005)。
壮剧《冯子材》以“镇南关大捷”为故事蓝本,讲述了民族英雄冯子材以国家社稷为重,誓死保卫祖国河山的英雄壮举,讴歌了广西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共御外辱的爱国主义精神。该剧以“失事求似”的核心人物形象塑造、震撼人心的英雄群像人物...
关键词:《冯子材》 英雄形象 民族文艺 
北路壮剧传承发展路径
《美化生活》2024年第22期0076-0078,共3页吴桂英 
文化记忆中的共同体建构:广西壮剧《瑶娘》的文本衍变与仪式符号被引量:1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4年第4期85-95,共11页吴震东 王佳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境’话语的审美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CMZ1902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审美人类学的关键词研究(CSQ24001)。
“祭瑶娘”是广西壮族地区悼念瑶族女子“瑶娘”的集体祭祀活动。它作为一种民俗传统中的“凝聚性结构”,不仅囊括了诸多地方性的文化记忆要素,还喻示着民族亲缘血脉的历史性路标。在从仪式到戏剧的文本衍变过程中,壮剧《瑶娘》依托于...
关键词:壮剧《瑶娘》 文本衍变 仪式符号 文化记忆 共同体建构 
壮剧研究的历史脉络与未来展望
《文山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15-23,共9页阳忠艳 吴电雷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南少数民族戏剧中华传统题材剧本整理与研究”(22&ZD283)。
壮剧的发展经历了“形成—发展—繁荣—恢复—保护发展”五个阶段。壮剧研究经历了起步期(1958—1976年)、快速发展期(1978—2005年)、保护发展期(2006—2022年)三个阶段,研究内容聚焦于壮剧的历史沿革、基本形态、剧本整理与解读、剧...
关键词:壮剧 研究成果 研究趋势 历史脉络 未来展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