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证据开示制度

作品数:21被引量:1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李健李克张景荪张华杨蕾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山西大学重庆三峡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法制与社会(旬刊)》《律师世界》《湖北行政学院学报》《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刑事诉讼庭前证据开示制度的新思考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年第11期61-65,共5页梁文峰 
庭前证据开示制度旨在保证控辩双方于开庭前了解对方所掌握证据,由此做好于庭审中进行对抗和防御的充分准备。庭前证据开示的“证据”和“开示”各自都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并对刑事诉讼证明活动发挥着规范和指引作用。修订后的刑事诉...
关键词:庭前证据开示 刑事诉讼 证据 庭审实质化 
我国刑事诉讼庭前证据开示制度发展现状及建构设想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8年第6期34-36,共3页李雨欣 
2012年《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开示进行了很具进步意义的修改,使我国刑事诉讼庭前证据开示制度初现雏形,但是与英美法系国家健全的制度体系相比,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刑事诉讼庭前证据开示制度发展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庭前证据开示制度 中国现状 问题与设想 
浅议庭前证据开示制度
《活力》2015年第3期130-131,共2页刘学钢 
一、庭前证据开示制度的意义证据开示是指刑事诉讼中.在开庭审理前控辩双方相互展示自己的证据信息,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公判做准备的一种审前机制。这种制度起源于以“对抗主义模式”为基础的英美法系国家,在战后得到了一些大陆法系国...
关键词:证据开示 制度 考察 
我国建立刑事诉讼庭前证据开示制度的思考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年第12期170-171,共2页黄成纲 
我国现行的诉讼模式是在职权主义的基础上引入了当事人主义的因素,但却没有设置与对抗制配套的证据开示制度,不利于实现刑事诉讼公正效率的价值目标。为此,我国应当借鉴国外刑事诉讼立法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建立刑事证据开示...
关键词:刑事诉讼 庭前证据开示制度 当事人 
刑事诉讼庭前证据开示制度的价值分析与构建路径被引量:11
《河北法学》2012年第8期174-179,共6页李健 
刑事诉讼庭前证据开示旨在为控辩双方法庭上的"平等武装"创造条件,它通过一系列的程序性实践来影响当事方的诉讼权利(力),具有重要的程序价值和实体价值。我国尚未建立刑事证据庭前证据开示制度,只是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一些关于控辩...
关键词:刑事诉讼 证据开示 制度构想 
庭前证据开示制度探析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年第32期75-75,共1页陶华 赵小凤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我国的庭审方式已经由过去的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发展为一定程度的当事人主义抗辩式的诉讼模式,这一改革是我国刑事程序立法的一大进步。如何在现行刑事诉讼法的框架内,在确保司法公正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诉讼效率...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 司法公正 诉讼模式 
浅议庭前证据开示制度
《法制与经济》2009年第11期76-76,共1页苏小青 
庭前证据开示是刑事诉讼程序不可或缺的环节。系统性的特点在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刑事诉讼程序作为一个系统亦具有此特点,一个环节做不好就会导致最终结果出现误差。完善程序设计,规范程序操作是避免刑事错案的题中之义。
关键词:本体 功能 庭前证据开示 
庭前证据开示制度的价值新探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年第26期69-69,共1页成懿萍 
修订后的律师法,使律师阅卷权、调查取证权等权利进一步扩大,在证据开示方面检察机关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的庭前证据开示制度,探讨建立证据双向开示制度的方法,以有效实现刑事诉讼的公正与效率的价值目标。
关键词:控辩平衡 客观义务 公正与效率 
刑事审判庭前证据开示制度构建被引量:1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47-51,共5页李君冀 
在刑事诉讼法将刑事诉讼模式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移、增强庭审对抗性的情况下,宜采用配套的刑事诉讼庭前证据开示制度。实行证据开示制度,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节省司法资源、保护被告人的权利、发挥律师辩护职能等。目前我国证据...
关键词:刑事诉讼 证据开示 法理分析 制度构建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庭前证据开示制度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年第5期161-161,共1页李岩鑫 张纪红 
刑事诉讼庭前证据开示制度是控辩制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是审判公正和效率的基本保证。庭前证据开示制度有利于保护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律师发挥辩护职能,也有利于检察官出庭支持公诉,从而提高审判质量。
关键词:概念 意义和作用 庭前证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