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舞

作品数:148被引量:14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梁洁韦丽春谭晓霞吴正光韦金玲更多>>
相关机构:河池学院广西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壮族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化记忆的身体表达:壮族铜鼓舞蹈形态研究——以云南省泸西县法衣村为个案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36-47,共12页陈桂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各民族共享文化元素的挖掘整理与阐释研究”(22AMZ012)。
舞蹈是文化记忆的载体,是以人的身体为核心的文化表达,承载着古老的文化与记忆。法衣村的铜鼓舞蹈可分为请四方神、拜铜鼓神、送恶灵、再拜铜鼓神四个段落,具有屈膝、跪蹲、顺边、托掌的形态特征,其基本体态、动作线路、祭拜对象与祭祀...
关键词:文化记忆 身体表达 壮族舞蹈 铜鼓舞 舞蹈形态 法衣村 
壮族铜鼓舞蹈文化属性及其文化生态——以云南省泸西县法衣村为例
《文山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51-55,共5页陈桂波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各民族共享文化元素的挖掘、整理与阐释研究”(22AMZ012)。
源自原始信仰,同时又受到高原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影响的铜鼓舞蹈,具有祭祀性、传承性和地域性的文化属性。基于特定时空中的村落的调查研究表明,包括民间信仰、地理环境、民族关系、村落组织和传承人等构成的文化生态,影响了舞...
关键词:壮族 铜鼓舞 文化属性 文化生态 舞蹈生态学 
文山壮族铜鼓舞和彝族铜鼓舞的对比研究
《虹》2023年第4期26-28,共3页王成怀 
该文进行了一项对比研究,探讨了中国南部两个不同民族的铜鼓舞传统——文山壮族铜鼓舞和彝族铜鼓舞。分析了这两种舞蹈的历史渊源、舞蹈特点、音乐元素、社会背景以及文化传承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文山壮族铜鼓舞强调社区凝聚力和...
关键词:文山壮族铜鼓舞 彝族铜鼓舞 舞蹈特点 
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的地域性舞蹈现象解析——以文山壮族铜鼓舞和彝族铜鼓舞为例
《尚舞》2023年第6期120-122,共3页苏俊珲 
铜鼓舞是云南省文山壮族、彝族地区广南、麻栗坡和富宁一带流传最广、影响最广的古代舞蹈形式,其中以广南县壮族、彝族、麻栗坡县新寨乡、富宁县木央乡等彝族白罗人的铜鼓舞为代表。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目前仅存于壮族、彝族一带的铜鼓...
关键词:铜鼓舞 舞蹈艺术 文山壮族 彝族铜鼓 
壮族铜鼓舞在舞蹈编排中的应用研究
《大众文摘》2022年第34期164-166,共3页张慧 
2021年度广西城市职业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壮族铜鼓舞在舞蹈编排中的应用研究”(编号:GXCVUKY2021B015)。
壮族铜鼓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舞蹈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壮族铜鼓舞在舞蹈编排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成为了舞蹈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介绍壮族铜鼓舞的起源、文化内涵...
关键词:壮族铜鼓舞 舞蹈编排 应用 
文山壮族铜鼓舞的视觉审美元素及静态传承被引量:1
《文山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31-35,2,共6页李春燕 刘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句町文化遗产中的视觉审美元素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6EA179)
文山壮族铜鼓舞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文山较早一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舞蹈。文章主要对文山壮族铜鼓舞视觉审美元素中的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利用铜鼓舞视觉审美元素中的直观性...
关键词:壮族铜鼓舞 审美元素 静态传承 
壮族铜鼓舞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研究——以东兰更乐铜鼓舞为例
《边疆经济与文化》2021年第8期53-56,共4页谢贤 李富强 
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163);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桂科AB18126044);广西壮族自治区八桂学者研究项目“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研究”。
壮族铜鼓舞是中华灿烂文明的瑰宝,研究壮族铜鼓舞的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更乐壮族铜鼓舞的文化内涵体现为对稻作农耕的崇拜,表演形式围绕农耕元素变化多样,动作内容丰富。更乐壮族铜鼓舞的传承价值在于其具有丰...
关键词:壮族铜鼓舞 文化内涵 传承与发展 
民俗学视野下的文山壮族铜鼓舞探析
《科学咨询》2021年第9期28-28,共1页白云武 
文山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文山州壮族传统舞蹈》结题成果(项目编号:WYZL180101)。
文山壮族铜鼓舞是壮族舞蹈艺术中的活化石,在文山分布区域较广,直到今天当地还有很多壮族村寨仍然还在使用和珍藏铜鼓,它凝聚着壮族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和聪明才智,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壮族 铜鼓舞 艺术特色 文化价值 
壮族铜鼓舞的传承与编创——以广西壮族铜鼓舞为例
《艺海》2020年第6期49-50,共2页刘干华 杨洋 
项目名称:广西壮族“铜鼓舞”传承以及编创研究,项目编号:201910607039。
壮族铜鼓舞流传于广西东兰、都安、马山等县,壮族铜鼓舞属于农耕文化类型,展示了壮族人民勇敢、坚毅、智慧的民族面貌。至今为止广西河池市大同乡一带仍留存丰富的仪式活动,"铜鼓舞"则是仪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身段、手势进行表演。...
关键词:铜鼓舞 传承途径 编创特色 
论壮族铜鼓舞的文化蕴涵与翻译策略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47-49,共3页覃赓 
河池学院校级科研平台“桂西北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评价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之一
笔者探讨了壮族铜鼓舞的文化蕴涵与翻译策略选择的关系。一开始,简单介绍铜鼓及其铜鼓舞的发祥;然后进一步阐释了铜鼓舞的文化蕴涵;最后,从传播学视角提出来壮族铜鼓舞的文化翻译选择应该遵循'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策略。并且,笔者认为...
关键词:铜鼓舞 文化蕴涵 传播学 归化 异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