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体移动

作品数:28被引量:240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魏纲徐日庆王霄林雄高帅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同济大学基康仪器(北京)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岩土工程学报》《中国市政工程》《西部交通科技》《交通世界》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师科研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采动影响区桩身-承台协同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工程与建设》2023年第1期159-161,194,共4页周永顺 王皓天 王涛 
为探究桩基在煤矿采动影响下的水平响应,建立了模拟计算下部开采影响上部桩基-承台的整体模型。采用该模型计算了工作面推进距离不同的3种工况,分析了桩顶-承台连接状态、承台形式对桩身水平位移及弯矩的影响。研究表明:桩基与工作面距...
关键词:采动区 桩-承台 土体移动 桩身水平位移 数值模拟 
变截面隧道开挖地表土体移动与沉降预测被引量:12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第2期433-444,共12页李涛 王益博 郁志伟 刘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0855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4QL02);越崎青年学者资助项目(00800015Z1166)~~
基于随机介质理论,结合直墙圆拱收敛模式,提出考虑隧道变截面情况下地表移动与沉降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将截面连接处的土体损失看作是线性渐变的,引入变截面线性过渡段,推导出隧道变截面处的地表沉降和横向水平位移方程;结合北京地铁廖...
关键词:隧道工程 变截面 随机介质理论 地表变形 
不同勘探方法在采煤活动勘查中的应用
《山西建筑》2016年第23期82-83,共2页黄群 
介绍了山西省古交市某村庄的地形地貌,通过调查该村庄的房屋受损情况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该地区的土体移动特征,并采用瞬变电磁法和地面测氡法,确定了采煤活动的直接影响范围与引发土体移动的范围,为解决采煤活动引起房屋受损的问题...
关键词:土体移动 采煤活动 地面测氡法 瞬变电磁法 
大直径顶管施工对邻近垂直交叉地下管线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1
《广州建筑》2011年第5期35-38,共4页林晓庆 廖建三 
针对深圳某变电站线路出线配套电缆大直径顶管工程施工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利用FLAC3D模拟了大直径顶管施工过程,分析了邻近垂直交叉地下管线在不同开挖面推进力、管线与顶管开挖面不同距离情况下的位移变化,研究表明:推进力大小对垂直交...
关键词:FLAC3D 顶管 地下管线 土体移动 
地灾应急实用宝典
《地球》2011年第4期98-100,共3页王建燕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们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破坏或损失的岩土体移动事件或过程。”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李宗亮教授介绍,按成灾条件可划分为自然地质灾害与人为地质灾害。
关键词:中国地质调查局 人为地质灾害 自然地质灾害 人为因素 土体移动 成灾条件 
深基坑支护形式浅谈被引量:2
《海河水利》2010年第6期36-37,共2页李酉 刘凯 梁永春 
深基坑支护的设计、施工、监测技术是近10多年来在我国逐渐涉及的技术难题。深基坑的护壁,不仅要求保证基坑内正常作业安全,而且要防止基坑及坑外土体移动,保证基坑附近建筑物、道路、管线的正常运行。各地通过工程实践与科研,在基坑支...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 支护形式 FOUNDATION PIT Support 监测技术 作业安全 支护理论 土体移动 工程实践 与技术 建筑物 运行 施工 设计 科研 护壁 管线 道路 
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技术措施分析
《交通世界》2010年第3期197-197,共1页张新宇 
公路作为特殊的带状人工建筑物,分布区域大,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占用和分割土地,大量挖方与填方可能会引起岩土体移动、变形和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也较为严重,这不仅影响公路自身的安全运行和周...
关键词:环境保护技术 公路工程 工程施工过程 人工建筑物 土体移动 水土流失 周边环境 安全运行 
矩形顶管施工引起地表变形的实测分析被引量:5
《西部交通科技》2009年第3期38-41,共4页占伟明 夏才初 孙继辉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项目专题
顶管施工会对周围土体产生扰动,引起土体移动。而相对于圆形顶管,矩形顶管对周围土体的扰动更大,从而引起的地表变形也更大。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规律进行了探讨,分析矩形顶管施工引起土体移动的影响因素,为...
关键词:矩形顶管施工 地表变形 土体扰动 土体移动 
盾构法隧道统一土体移动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3
《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第4期554-559,共6页魏纲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项目(J52407016)
首次提出土质软硬决定了盾构隧道周围土体的移动方向,移动焦点在隧道中心点与隧道底部位置之间变动。采用两圆相切的土体损失模型,通过引入移动焦点的坐标参数,建立了统一的土体移动模型,该模型能将Park模型与Loganathan模型包括在内。...
关键词:盾构隧道 土体移动模型 土体损失 地面沉降 
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研究被引量:7
《交通世界》2007年第01S期73-74,共2页张跃峰 
关键词:环境保护措施 公路工程 工程施工过程 土地资源 人工建筑物 土体移动 表层土壤 公路两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